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

发布时间:2017-06-25 23:21

  本文关键词:“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学"究竟是指中国固有学术还是中国学术,即近现代学术是否应当包括在内,是百余年来数次"国学"论争悬而未决的问题。民国时期有关"国学"究竟是"国故学"的缩写还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的争持,透露出了这个问题的内在纠结。由于反对"整理国故"的声浪渐高,支持者中的新派学人强调"国学"的全称应为"国故学","故"字不可省略,以彰显其批判性和进步性;而反对把国学当作没有生命力的古董来看待的学者,则提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不仅包括古代学术,还理应囊括现在与未来,"国学"应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概念。在反复的辩难中,"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概念争持,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时间的界定和价值的论断,因关乎具体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而出现互相渗透乃至颠倒的现象,对我们今天的"国学"讨论依旧极具启发。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
【关键词】国学 国故学 中国学术
【基金】: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QN-120002)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1924年,吴文祺在《重新估定国故学之价值》中提出:“整理国故这种学门,就叫做国故学,国故是材料,国故学是一种科学。从来没有人替国故学下过定义,我且来替它下一个定义吧!”①当代学者也有认为吴文祺所讲的,“多半都是在发挥或系统化毛子水、胡适、曹聚仁先已提出的观念,很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志田;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房列曙;吴云峰;;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罗志田;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静;;新世纪以来中共历史研究的新趋势[J];北京党史;2008年02期

6 肖冰;罗庆洪;;严谨的考证 宽容的考证——浅谈胡适的中国古典小说批评观[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洪常颖;;传统与现代的纷争——以胡适和铃木大佐的论争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刘平平;;现代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9 汪志国;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10 江曙;;论郑振铎古代小说研究的主要思想和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小玮;;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及其影响——以胡适、吴宓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5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向东;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与文学创作[D];吉林大学;2011年

8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9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孙青;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令辉;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胡适文学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珍;“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展宁;“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敖晏君;胡适人权与民主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晓丽;胡适方法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2 罗志田;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3 黄晏妤;四部分类是图书分类而非学术分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黄晏妤;四部分类与近代中国学术分科[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田;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陈安;;国学: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J];商周刊;2009年14期

3 文韬;;“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季老谈“国学”[J];政协天地;2009年09期

5 谢桃坊;;国学之统宗与国渣——论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J];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3期

6 罗志田;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罗志田;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罗志田;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9 闵定庆;;论饶锷国学方法论意识的自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闵定庆;;“古雅”:饶锷先生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境界[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志毅;;序:“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晋雅芬;《国学开讲》:谈国故学 讲家国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2 刘梦溪;国故,即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刘桂生;“国学”的外相和内涵[N];人民日报;2007年

4 詹杭伦;什么是国学[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励轩;国学运动中的大小国学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高昌;国学不是老古董[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王向峰;国学问题释义[N];辽宁日报;2014年

8 汪代华;留住国学的根[N];深圳商报;2014年

9 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N];文汇报;2008年

10 杜悦;国学,不必一窝蜂大热[N];人民政协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3960.html

上一篇:到底什么是国学  
下一篇:吕碧城词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