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融合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7 02:12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融合观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钱穆和梁启超都是近代史上影响力巨大的文化名人和国学巨擘。由于“会通”意识不同,二者对于中西文化交融的观点也不同。梁启超力倡中西融合,试图通过引进当时先进的西方政治学说来改造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发生现代性的蜕变;而钱穆则认为在中西文化融合之前应该首先看到这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两种异质文明的融通和交流。所以梁启超的“会通”倾向于从西方文明中寻找中国传统的现代化出路;而钱穆则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生命本身的“会通”和绵延。本论文试图以二者不同的“会通”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二者的中西文化融合观。 全文分为前言、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正文第一章论述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以及梁启超、钱穆思想观念的总体特点。第二章以“会通”意识为切入点阐述梁启超、钱穆不同的中西文化交融观念及其各自的特点。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第三章从时代背景以及二者不同的学术背景、学术性格等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中西文化交融观念存在差异的原因。第四章阐明二者中西文化观念的优缺点。 结语部分主要论述: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如何汲取梁启超、钱穆文化观念的长处;二者的文化观念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会通 中西文化 融合 梁启超 钱穆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3
  •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8-9
  • (二) 相关研究成果及参考文献9-13
  • 一、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13-17
  • (一) 近代文化转型之下的知识分子13-14
  • (二) 近代中西文化交融中的梁启超和钱穆14-17
  • 二、从会通意识审视梁启超、钱穆的中西文化交融观念17-27
  • (一) 会通含义的界说17-18
  • (二) 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观中的会通意识之概说18-19
  • (三) 梁启超会通观念下的中西文化观19-22
  • (四) 钱穆会通观念下的中西文化观22-25
  • (五) 梁启超钱穆文化观念的异同25-27
  • 三、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原因分析27-30
  • (一) 时代背景的不同27-28
  • (二) 两位学者的个人原因28-30
  • 四、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观念的优缺点30-32
  • 结语——兼论“会通”观念的价值和现代启示32-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伟;;梁启超的调适的中学与西学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2 刘福祥;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演变[J];东岳论丛;1990年02期

3 梁国楹;梁启超对中西文化之比较[J];德州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4 李里峰;“东方主义”与自我认同——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再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杨义;会通的核心与“现代的苦恼”中的新会通——会通效应通论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李冬君;钱穆的儒家本位文化观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陈萍萍;;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困惑心理[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江湄;钱穆:一生为中国文化续命的史家[J];历史教学;1999年12期

9 马永山;;梁启超改造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实践[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04期

10 布庆荣;;近代中国现代化启动的文化困境与历史选择[J];前沿;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钱穆中西文化融合观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8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