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民国学人对朱熹心性论的心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7 10:20

  本文关键词:民国学人对朱熹心性论的心理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国学者汪震、江恒源、陈钟凡、陈青之等从心理学的层面对朱熹心性论作出分析,并对其心理学思想作了阐述,认为朱熹对心、性、情、欲、意、志、才、知觉、思虑等心理要素作了界定,对各心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建构了初步的心理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进一步分析朱熹的心理学在宋代心理学乃至中国古代心理学史上的地位。这种从心理学层面对于朱熹心性论的研究,不仅是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民国时期 朱熹 心性论 心理学
【基金】: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13&ZD062)
【分类号】:B244.7
【正文快照】: 当今对于朱熹心性论的研究,大都从哲学层面入手,以朱熹理气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朱熹有关心性的概念和思想。此外,也有一些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朱熹心性论[1]255-270。事实上,对于朱熹心性论的心理学分析,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展开,并且取得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重要的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2 徐瑾;;论中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质区别[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储朝晖;探析孔子之“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 吴志超;中国古代养生心理学思想试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5 费延伟;;孟子人性论的分析[J];才智;2009年14期

6 刘洪杰;;浅析墨子的义利观[J];才智;2012年05期

7 张爱菊;;孔子的创新学习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欧阳仑;心理科学的生命力在于超越与容纳[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9 彭海芹;;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教师心理素质分析[J];成人教育;2010年08期

10 傅琳凯;王立仁;;论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徐朝旭;;论墨家“兴天下之利”的技术价值观[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李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伦理观[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烈;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豪华;修身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苏州大学;2010年

4 曹硕;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的当代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海丰;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借鉴[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志荣;论当代中国女性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裴圣军;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喜斌;;朱熹理学心性观与太极阴阳说之关系探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陶俊;;从陶、韦之辨看心性论对朱熹山水诗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树青;;略论《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吕妍凝;;朱熹心性论当代研究评估报告[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5 刘立夫;;朱熹的儒佛之辨[J];哲学研究;2008年11期

6 高寿鹏;;简论朱熹集大成之理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0年11期

7 张琴;;胡宏与朱熹关于《中庸》心性思想之分歧[J];求索;2010年09期

8 姜广辉;朱熹心性哲学的范畴定位[J];孔子研究;1993年04期

9 查金萍;;论朱熹对韩愈的接受[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蔡方鹿;宋代理学心性论及其特征[J];哲学研究;199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瑞熙;;二论朱熹的政治主张[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牛力达;;简论朱熹对易学发展的贡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邵良棋;;浅谈朱熹的“德治”思想[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陈其芳;;朱熹与武夷山[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6 国伯成;;纪念先哲朱熹[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7 鞠盛;;咏朱熹[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8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何乃川;林振礼;;朱熹“逃禅归儒”的思想转变[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郑学檬;;在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代序)[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坚;九江也是“朱熹”邮票的原地[N];中国集邮报;2010年

2 张放;藏在深村的朱熹祠堂[N];成都日报;2005年

3 云大附中 刘翥;温暖心灵的声音[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4 高秀昌;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N];光明日报;2004年

5 安庆师范学院 朱守良;朱熹《家训》:从个人修养到民族文明[N];光明日报;2008年

6 倪俊峰 陈建希 林建国 陈航;《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在福建隆重首发[N];中国集邮报;2010年

7 杨晖 丁晓雄;朱熹故里着力打造园林城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方怀银;“古徽州”应为“朱熹”邮票的原地[N];中国邮政报;2010年

9 陈国代;名山留圣迹 过化在人心[N];闽北日报;2010年

10 程勇;朱熹美学研究的新思路[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长生;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常建勇;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淑霞;圣贤——朱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学人对朱熹心性论的心理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