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17-07-16 20: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


  更多相关文章: 周公 摄政 天命思想 史鉴思想 忧患思想 政治文化


【摘要】:周公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关键的历史人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对周公的研究主要围绕周公摄政称王这一热点问题而展开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公的研究倾以格外的关注,因而形成几部有重要影响的系统研究周公的专著。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是对当前全球蔚然成风的“儒学热”、“孔子热”等国学研究广度、深度的拓展和继续,也是对孔子之前的前枢轴时代思想文化的追溯和反思。这些思路和运作的意义无疑都是应当得到肯定的。然而,周公研究的课题涉及的方面和领域特别宽广,加上周公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远非是几部著作所能囊括的。本文择取周公研究当中的若干重要专题尝试进行攻疑补缺式的研究,分别从周公的政治身份、事迹疑点、思想文化诸层面逐一展开。论文融合了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考证和思辨并重,对周公的诸多疑点和思想文化等问题尽可能作出言之有据、合乎情理的诠释,以便能够为推进周公的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尽绵薄之力。 考量周公是否称王的史实,是周公研究中的学术热点和焦点,也是难以回避的历史问题。周公是否称王不仅属于一个历史事实的判断问题,而且也属于一个史学方法论的问题。同时,这也涉及到对周公政治地位和作用如何正确地进行评价。周公在周初严峻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以成王主要辅臣的身份,力挽狂澜,使周室得以转危为安。以是观之,周公确实起到了关键的政治作用,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周公曾经继承王位并宣布为王。盖周初因武王新丧、成王年幼、三监叛乱等危机局势以及后来周公效劳周室的卓功伟绩导致了很多学者主张周公称王的误解。从传世文献《尚书·周书》的记载来看,很难说周公曾经继承王位、宣布为王即称王的史实。《周书》中出现的“王曰”、“王若曰”有些应视作周公以成王名义命诰,有些是史官记录之习语。诰文的内容实际均为周公所言。《康诰》中出现的“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这句话向来被视作周公称王的“铁证”。可是,同样这句话也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是周公在命诰时根据话语对象所使用的插入语。如果再结合西周彝铭有关周王的世系并无周公一世的载录,可以推论周公自己不曾宣布为王。准此,我们可以基本论定周公不曾称王的事实。周公在周初只是辅佐成王,不过因为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原因使他担当了极其重要的政治角色。《尚书·周书》中很多篇目均出自周公或与其有关,这种现象也充分表明周公在周初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周公辅政成王,后人艳称周公摄政,两者含义实质等同。不能因为有后世出现的“摄政王”而据此推出周公称王的结论。对周公其它事迹疑点的研究,除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合理利用之外,还可以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思想史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路径,进行多重互证以使结论更加逼近真实。有关周公的一些传说事迹很多具有史实的背景,故亦可视作研究周公思想的素材。 周公思想的内容和来源非常丰富。学术界对周公的史鉴思想、忧患思想关注不够,对周公天命思想虽有论述,但存在着不少的误解需要加以澄清。史鉴思想、忧患思想并非周公一人所独有,而是周初的一种思想共识。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周公身上,既是历史时代的机遇,又与周公个人主观条件紧密相关。周公的史鉴、忧患等思想,是中国前枢轴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甚为长远。周公的天命思想相较于其前代的思想也属于一种进步意义的思想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周公提出或倡导的“天h谐馈,

本文编号:550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550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