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7-07-20 16:19

  本文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新文化运动 时期 南社 文人 重新 进行 文化 选择 原因 初探


【摘要】:南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学团体,1909 年 成立,1923 年瓦解。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以江南士人为基础, 会员规模一度达到 1100 多人,多为中国同盟会会员。因“操南音而不忘 其旧”而得名,因“想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而与辛亥革命结缘,以“欲 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为己任。主要集会形式是“雅 集”,社团刊物《南社丛刻》。 辛亥革命是南社政治理想的辉煌来处,使南社文人在历史的涡流中 重温“几、复风流”。辛亥革命失败后,南社失去了政治上的依托对象, “重见汉官威仪”的梦想破灭,陷入堕落与分化。新文化运动来临时, 南社受到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批判,运动之初被不加区别地扫入旧文人的 阵营。历史的变革,使南社在挽歌中经历着论争、内讧、分裂,最终在 新旧夹击的窘境与自身的局限中走向分裂。 旧南社的覆灭并非偶然。南社向往新的变化,但却又有着无法摆脱 的旧文化的渊源。在旧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南社文人始终在半新不旧中挣 扎和徘徊,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南社文人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陷 入窘境与覆灭,必须在时代的潮流里重新进行文化选择。 第一,南社和国粹主义、民族主义的关系说明南社始终徘徊在新旧 文化之间。南社最早的 17 位会员几乎都曾经是国粹派的成员,国粹派虽 然呼唤“国魂”,倡导国学,但是有很深的大汉族主义观念。此外,南社 虽然拥护辛亥革命,在民族主义观点上与之契合,但南社文人推翻清朝 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民主的国家,而是为了恢复旧式王朝中的汉人文 化。 第二,南社“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的文化理想落空。《南社》的主 - 39- WP=44 硕士学位论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 要文体形式是诗,主要语言工具是文言文;其诗风亦承袭古人,这使南 社无法摆脱古典文学的深刻烙印。南社的成员分散庞杂,很难统一管理 和组织,但是南社的领导者又希望采取集权制的管理方式,这两者之间 的矛盾必然导致南社的内讧以致分裂。其时,上海最有影响的报刊多由 南社成员主持笔政,这一高妙的经营策略使南社获得了暂时的辉煌,享 有较高的文名;但是一旦政治活动失败,失去了政治理想的维系,经营 策略也无法挽回南社的分裂。 第三,南社“作海内文学之导师”的文化理想落空。南社批判晚清 诗坛领袖同光体诗人,认为他们模仿宋代的诗歌,是保守的、腐朽的, 提出宗法三唐的文学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很广泛的争论。南社诗人认为 自己最终会取代同光体诗人,“为民国骚坛树先声”。但是实际上,南社 的文学成就始终没有超越同光体诗人。而且,同光体诗人在思想和文化 风格上的缺陷,南社诗人也没能摆脱。在文化渊源上,他们无法划清界 限,南社和同光体的对立并不象南社诗人自己强调的那么彻底。 第四,南社的政治理想是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这个理想 把本来文化主张各异的文人凝聚在一起,并带给南社短暂的辉煌与光荣。 约十分之一的社友为革命捐躯,赢得了生前死后的名声。南社成员把自 己比喻成辛亥革命的“犄角”,当这个理想破灭,“犄角”折断,联系南 社的纽带也随之崩断。 第五,酒社和贿选事件使南社彻底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辛亥革命失 败后,南社文人很失落,结成“酒社”,共同追怀过去的光荣,对未来充 满绝望,不再有创社之初的壮怀激烈。1923 年的贿选事件是南社历史上 最大的丑闻,南社文人认为,贿选议员不但祸及国家,而且辱及南社。 此事曝光后,南社彻底瓦解。 第六,新文化运动中,南社受到了猛烈的批判,面对新思想的冲击, -40- WP=45 硕士学位论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 南社内部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虽然在失落的日子里,南社一直期待着 新的机会,但是新运动来临时,他们却发现,历史不再需要他们,新的 英雄登场了。在历史的潮流中,南社文人面临着新的文化选择。 南社以批判旧的文坛领袖登场,以被新的文坛主将批判收场。其分 裂与瓦解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给南社和南社文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定位是 非常重要的,也是进入南社综合研究的介入点,值得深思与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6
【目录】:
  • 前言5-6
  • 一. 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渊源6-12
  • (一) 国粹主义--旧中有新6-10
  • (二) 民族主义--新中有旧10-12
  • 二. “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之理想的落空12-23
  • (一) 文学类型与活动形式的旧派色彩15-17
  • (二) 分散庞杂与集权制的矛盾17-21
  • (三) 经营策略与政治理想的维系作用21-23
  • 三. “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之理想的落空23-27
  • (一) 终未领民国骚坛先声23-25
  • (二) 从唐宋之争看南社与同光体划不清的界限25-27
  • 四. 犄角的折断--政治理想的落空27-29
  • 五. “自己的时代”彻底失去--酒社与贿选事件29-33
  • (一) 在酒社中酝酿着瓦解29-31
  • (二) 丧钟由谁敲响--贿选事件31-33
  • 六. 末路英雄何去何从?33-37
  • 结语37-38
  • 注释38-42
  • 参考文献42-43
  • 论文摘要(中文)43-46
  • 论文摘要(英文)46-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春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晓华;陈去病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爱秀;陈去病的启蒙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8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568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