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8-13 10:46

  高等教育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各个领域栋梁之才的艰巨任务。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是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教育现存的不公平性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是指每个人不论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及宗教信仰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第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机会的分配依据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接受等教育的规则平等。在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的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也在逐步实施,当然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诸多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来。

  一、高教部计划经济中的区域定额、划线录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部门都服从市场的需要,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而高等教育部门是仍保持计划经济的部门,教育部对各高校集中计划管理,其对招生数量、专业设置等详细规划,这种非市场化的操作使各地区高考分数线差别严重,学生在付出相同的努力后却无法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

  高等教育的计划招生使各省的各个层次的大学的招生范围均以本省为重。这样做的后果,一是造成本省与外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班上课的不公平;二是使优秀于本省考生的很多学生得不到公平的录取机会。

  另外,计划招生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均低于外省,这也是产生移民考生的根本原因。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首先,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异,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优秀的教学资源过于集中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偏远的省份、农村以及山区缺乏优秀的教师及教辅,甚至基本的授课条件。即便是同在一个城市,教学质量的差异也很大。各地的教育局为提高升学比例,对重点中学的投人和关注远远超过非重点中学,二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水平也相差甚远。

  学生们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不平等的前提,但被选拔接受高等教育的标准却是统一的,所以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机会的公平受到限制。

  其次,有限的高校教育经费在地区之间、高校之间分配公平失效,导致高等教育各地区、各学校差异化日益明显。国家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少数的重点院校,以培养精英人才,各级政府用于高校建设的财政资金少之又少。没有得到扶持的大多数院校,为了换取社会的支持,越来越世俗化、功利化,教育体系中科学、民主、自由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大学追求的目标中被逐渐弱化。面对压力和诱惑,一些高校的定位常模糊不清,此一时应用型为主,彼一时研究型为主;更有一些大学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媚俗于一些外界环境,忽视培养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使现代大学应该具有的公平化、人性化、知识能力化的理念淡薄。另一方面,来自较好家庭条件的考生在学习条件、素质养成和特长训练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与那些因家境贫寒而不能被有效开发智力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勉强在大学就读的贫困学生,面临高额的学费和相对高昂的城市生活开支,学生勤工俭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学业,而富裕家庭的子女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锻炼,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这又造成了未来择业市场的不公平性。

  三、各种不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体系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高考加分规则,录取制度不够严谨。如保送生、竞赛生、特长生、三好生、行业子女照顾生、民族加分等。这些不够透明和公开的录取规则滋生了很多负面现象:

  高考少数民族加5分,有权力和人际关系的家长在孩子初中二年级基本就把民族问题办好了,大多数把汉族改成满族和朝族;竞赛生会加5~20分,孩子一上高一,家长们就开始一边让其参加各种竞赛,一边花钱买竞赛证书;对行业子女的照顾,体现为过线就录进来,再转到好系;至于保送生就更是存在着学校和人物的情感和物质关系的寻租行为。

  再加上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所决定的社会分层,高等教育的层面过于单一,缺乏阶梯式的高专、职校、技校以及中专等,都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则。

  四、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对策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是造成收入分配的差距的重要原因,不利于长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要想有效地遏制这一趋势,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突破,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校的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在诸多有悖机会均等的现象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由制度的弊端导致的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国家对高考模式的探索性改革在缓慢的进行中,去年开始的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即将取消的理科高考加分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招生制度的最终改革,消除教育机会差别夯实了基础。但这些政策的制定并未触及名额计划分配这一根本性问题,建议制度的修订者与政策的制定者们考虑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考虑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现实,进行合理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

  其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配备教育资源是解决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和高校专项拨款都流向了重点大学和繁华城市,很多高校负债经营,学校之间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很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优秀师范生回乡任教,就是非常有力的举措,再均衡一下教育经费资源的分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平衡这种差距。

  再有,政府要摆正角色,莫使教育商业化、产业化。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拨款、私人捐赠及学生学费,这三方面与经济发展的波动紧密相连,经济的起伏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的稳定性,也带来了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因此,政府、银行和高校应联手营造良好的助学环境,降低教育成本,保障教育公平,通过低息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鼓励经济困难的家庭孩子,全力使他们享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经济、安全、健全的体制以及富有创造性和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极大地依赖于其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高等院校是未来健康发展和富裕繁荣的孵化器,其公平性是社会公平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现教育大众化继而实现机会均等,并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是发展的必然。

 



本文编号:4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