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11-29 15:38

  本文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高师教育阶段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缺乏有效性。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6期 (总第 29期 ) 0

学术论坛 AC ADE C F UM MI 0R

NO. 2 0 6, 0 8

( u uai l N 2 9 C m lt e O.0 ) vy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对策题与 赖小琴 [摘要]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高师教育阶段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

段。目前,国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我主要表现为: 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 ()合理; () 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 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缺乏有效性。文章针对这 () () 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师专业素养;教培养;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赖小琴,广西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西南宁 5 0 2广 303[中图分类号]G 5 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4 3 (0 8 0 04— 4 4 20 )6—07 0 19— 3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课程既要考虑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课如学科专业课、教学实践技能课、教育学和心理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学生身心发展有直程,对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J¨。教师专业学课程,还要考虑到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课程, 如计算机的应用课程等,此外,还要安排教育见习、教素养包括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意等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学观摩以及教育实习等教学活动。在 3~ 4年的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间里要学完这些课程,要作出统筹规划,需构建科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质量,正如叶澜所说的:没有教学合理的课程计划。但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

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出表现为: 1必修突 () 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课程多,选修课程少。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一定教师的主动发展,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数量的选修课程,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就没但开设的选教师的教育创造,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修课程种类很少

,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育神。】高师院校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下多能教师的需要。 ( )论课程多,”2 ( 2理 重要场所,高师教育阶段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形实践课程少。现有课程的安排多数都是理论课,教教心理实验等实践课以及到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了适应基础教育学技能训练、育实验、为 改革的需要,高师院校也已经开始改革现有教师培教学基地听课、观、习、导等教学实践的机会参见辅养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是,响师范生教师很少,,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 )程内容陈旧,但影理 3课 不专业素养培养的因素仍然存在,它们正影响着新型更新速度慢。一些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能

教师的成长,也将影响着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质反映出学科的发展方向,不能反映出科学、技术和量。本文旨在阐明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互影响,相

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师离教育内容国际化还有相当距离。( ) 4不重视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理学、育学等教育专业课程。在一些高师院校,教 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不但课时少,而且被列为考查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科目,属于“副科”。学生也因此没有意识到这些课程主要问题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是可有可无、认可上可 5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少。随着 1课程结构不够科学、理。师范教育阶段的不上的课程。() .合 一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相衔接的大学普通物理新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 7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98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