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0-10 13:3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

们对教师职业兴趣的提高,部分
综合性大学可以与高师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的教师。
    
实行开放型高师教育培养体制,,势必或多或少地影响以至动摇高师院校的地位。由此引起了人们对“高师
院校将向何处去?”问题的关注。于是,围绕“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一度在学术界成为热点。在此,
并无意于就两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作一评述和新的阐释,只是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提出以下认识:
    
(1)就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国还不可能建立起完全开放型的高师教育培养制度,而是以封闭
的、定向型为主,开放型来提供补充,定向型和非定向型并存;
    
(2)既然允许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
就应该鼓励部分有条件的高师院校发挥学科优势,提高自身的
学术水平;
    
(3)高师院校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
在不占用师范教育资源的前提下,适当设置非师范专业不应受
到过多的限制;
    
(4
)正如有人所认为:高师院校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并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而是辩证的统一,即师范性是指具有高度学术水平的师范专业特色,学术性则是指具有强烈师范专业特色
的学术水平[7,8]。
高师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培养和培训高层次的人才,为基
础教育部门乃至非师范高校部门提供全面的服务。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开办的“教育硕士”课程班便是一种有
益的尝试和创新,它在实践中已显示出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5
)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在职培训是高师院校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实行开放型高师教育培养体制后
,高师院校可以适当注意重心的后移,加强培训职能。而培训职能的加强,势必牵涉到职前在职教育制度的变
革。
    
3.关于高师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改革
    
如前所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严重分离是影响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制度障碍所在,克
服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是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改革要求,
针对现有师范教育中职前在职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据终
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试图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
体化教师教育模式。
    
我国实行职前在职一体化就要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关系。一体化的改革在于
打破不同隶属关系的教育学院与高师院校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管理格局。通过理顺不同主管部门的关系,
对同一地区,不同院校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一体化的根本落实在于机构的调整,如机构的联合或合并形式,但
这种调整如合并形式并非简单的合并,必须经过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组,使之整合为一体,同时能够既发
挥培养功能,又更有效地提供培训服务;合并后的机构还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成为教育研究、教育改革实验
的中心,并保持学术上的领先性;与中小学校间建立其亲密的伙伴关系;调整后的机构是教师教育的主体,但
不垄断教师教育;在培养和培训内容上,一体化强调针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设计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内
容。对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个体,根据需要加强培养和提供培训;先整合后分流,建设一体化的教育师资队伍
。机构调整前不同机构的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各有优势,实行一体化在于使双方通过取长补短,形成整体的教
育优势。
    
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是今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上海、河北、广东和青海
等省市已率先进行省(市)教育学院与师范大学合并的尝试。经过反复论证和一年多的筹备、协调,上海市于
1998年9
月将市属两所教育学院和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相信这些地区的大胆探索和
尝试,会为我国高师教育制度变革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5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叶澜:“转变观念、
开拓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
    

马超山:“浅谈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趋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

    

马钦荣、
范国睿:“上海师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1997年第5期。
    

参阅夏人青:“试论‘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的生存条件及其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
91年第2期
    

参见叶澜:“转变观念、
拓展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研
究》,1995年第5期。
    

参见安文铸:“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方向刍议”,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
    

参见谢安邦:“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探讨”,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从总体上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心态,并忽视对幼儿基本行为习惯、传 统美德等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
子幼年时期,父母就要创造条件, 帮助孩子形成与其年龄相应的成熟的自主行为、责任感。否则容易抑制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而且还 会给以后的

幼儿教育绑上应试战车 素质教育面临两难选择
虽然幼儿园秋季入学的时间在9月份,但天津的很多家长现在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找一个好幼儿园的名额。虽然大家都说好的幼儿园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6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