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新形势下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8:10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61年我国在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对辅导员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到学术界的学术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80年代初我国将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引入高校,特别是将其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者之一的辅导员,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辅导员工作的新内涵、受教育者的新变化,要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必须要借鉴更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途径。 心理咨询的核心观点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导观念之一也是教育要实现“人性化”,高等教育不是只停留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层面,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迫切需要辅导员的理解、支持、教育、管理和引导,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广泛运用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本文将辅导员工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阐述,重点研究如何将心理咨询的具体技术分别运用于这三个方面,从而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针对性,提高辅导员服务工作的专业性,以使辅导员工作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首先从分析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五个新形势入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的发展变化,辅导员工作对象的身心变化等五个方面的新形势。其次对辅导员的概念,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分析,把辅导员的具体工作按照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提出将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分别运用到辅导员工作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环节,从而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针对性,提高辅导员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最后,通过分析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水平现状,提出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技术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 心理咨询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1;G4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12-13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13
  •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3-14
  • 1.6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14-15
  • 第2章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5-24
  • 2.1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定位15-17
  • 2.1.1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6
  • 2.1.2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16-17
  • 2.1.3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7
  • 2.2 高等教育环境的新变化17-18
  • 2.2.1 经济全球化给高等教育带来新挑战17-18
  •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新困难18
  • 2.2.3 网络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新问题18
  •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18-19
  • 2.4 辅导员工作的新内涵19-21
  • 2.5 辅导员工作对象的新变化21-24
  • 2.5.1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特点21-22
  • 2.5.2 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22-24
  • 第3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和心理咨询的关系24-33
  • 3.1 心理咨询概述24-30
  • 3.1.1 心理咨询的概念24-25
  • 3.1.2 心理咨询的发展25-27
  • 3.1.3 心理咨询的特点27-28
  • 3.1.4 常见的心理咨询技术28-30
  • 3.2 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30-31
  • 3.2.1 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的区别与联系30
  • 3.2.2 心理咨询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价值30-31
  • 3.3 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31-33
  • 3.3.1 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32
  • 3.3.2 辅导员对心理咨询的重视不够32
  • 3.3.3 辅导员对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32-33
  • 第4章 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运用33-49
  • 4.1 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33-40
  • 4.1.1 目前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4-35
  • 4.1.2 辅导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35-39
  • 4.1.3 辅导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39-40
  • 4.2 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运用40-45
  • 4.2.1 目前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1-42
  • 4.2.2 辅导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针对性42-45
  • 4.3 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学生服务工作中的运用45-49
  • 4.3.1 目前辅导员在学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5-46
  • 4.3.2 辅导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提高学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性46-49
  •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华;走出“哲学家的书斋”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2000年11期

2 刘梅;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3期

3 战俊;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马绍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3期

5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4期

6 钟惠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讲政治[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6期

7 沈建林;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7期

8 杨彦钧;一部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佳作——《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7期

9 苏劲;充分发挥“两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10期

10 曾令辉;心理咨询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青;;论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2 郑崇玲;;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4 陈永福;;开展链式教育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5 丁国昌;蔡毅强;;透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紧迫问题——隐性弱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6 吴桂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7 翁秉观;;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8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9 陈伟红;陈文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健康成长[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陈婉婉;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为奋力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振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进入网络[N];中国包装报;2000年

3 沈壮海;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记者 焦新;传达学习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晨光;举国齐努力 育人德为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奇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付宏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佟岩;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方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8 黄平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昀;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价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程旭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文静;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程义红;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与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新;浅析高校BBS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项尚;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8 唐桂娟;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王亚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负面效应的正面转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何巍巍;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5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