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4:13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面对来自身期望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使得大学新生群体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加速转型,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不适表现的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不仅是学生本人存在适应障碍的困扰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等学科都对新生适应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和探讨该校2014级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情绪和环境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明确他们存在的主要适应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按照小组计划,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七次小组活动,帮助该校14级新生解决大学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理性情绪,实现自我效能发展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学生层面,帮助该校2014级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助人自助;学校层面,帮助高校达成教育目标;社会层面,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调查筛选、老师沟通、公开招募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小组,以“成长互助”为主题,选择12名服务对象,开展七次小组活动进行大学适应性干预研究,大约40天,每次活动约90分钟,帮助和引导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各个环节并进行相关思考。通过测量工具的合理使用,对小组活动进行真实详细的记录,结合小组活动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全面客观地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小组工作介入,小组成员基本适应大学生活,适应能力普遍提升;第二.小组工作的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中可以推广应用,相较于传统“填鸭式”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参与式”的工作方法更容易在学生工作中展开;第三.社会工作理论对实际问题的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工作方法的应用,可以发现理论的不足,促进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 大学新生 适应问题 小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5;C9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依据12-13
  • 1.3.1 理论依据12-13
  • 1.3.2 现实依据13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析13-16
  • 1.4.1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14-15
  • 1.4.2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5
  • 1.4.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15-16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1.5.1 研究思路16
  • 1.5.2 研究方法16-17
  • 1.6 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18-22
  • 2.1 测评方法分析18
  • 2.2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18-20
  • 2.3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20-22
  • 2.3.1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20
  • 2.3.2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缺乏专业的解决方法20-21
  • 2.3.3 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21-22
  • 第三章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22-34
  • 3.1 小组目标22-25
  • 3.1.1 总目标22
  • 3.1.2 阶段目标22-25
  • 3.2 小组对象及其选取25
  • 3.3 小组基本情况介绍25
  • 3.4 小组活动介入方案25-26
  • 3.5 小组活动安排和实施过程26-34
  • 3.5.1 第一期活动——我们是“一家人”26-27
  • 3.5.2 第二期活动——我的心情故事27-28
  • 3.5.3 第三期活动——我的地盘你做主28-29
  • 3.5.4 第四期活动——重“心”开始:沟通在于理解29-30
  • 3.5.5 第五期活动——同“心”协“力”在于信任30-31
  • 3.5.6 第六期活动——彩绘人生在于团结31-32
  • 3.5.7 第七期活动——我的大学我做主32-34
  •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效果评估34-42
  • 4.1 过程评估34-37
  • 4.1.1 第一期活动评估(我们是一家人)34
  • 4.1.2 第二期活动评估(我的心情故事,户外参观)34-35
  • 4.1.3 第三期活动评估(我的地盘你做主)35
  • 4.1.4 第四期活动评估(重“心”开始,沟通在于理解)35-36
  • 4.1.5 第五期活动评估(同心协力在于信任)36
  • 4.1.6 第六期活动评估(彩绘人生在于团结)36
  • 4.1.7 第七期活动评估(我的大学我做主)36-37
  • 4.2 总结评估37-39
  • 4.2.1 小组初期37-38
  • 4.2.2 小组中期38
  • 4.2.3 小组晚期38-39
  • 4.3 前测、后测评估39-40
  • 4.4 满意度评估40-42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42-44
  • 5.1 总结42-43
  • 5.1.1 小组成员的适应能力普遍提高42
  • 5.1.2 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中行之有效42
  • 5.1.3 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范围42-43
  • 5.2 思考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件一46-48
  • 附件二48-49
  • 附件三49-50
  • 致谢50-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孙远 ,李雪;小学生生活适应问题与矫正[J];教学与管理;2004年08期

3 李菁华;;潍坊教育学院高职学生适应问题个体访谈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韦耀阳;杨邓红;;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5 王文彦;;对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德华;染色体形态与功能的适应问题[J];天水师专学报;1985年02期

7 程跃;;关于人类适应问题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青春期的心理转折测试[J];广西教育;2007年Z6期

9 王艳丽;;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年Z1期

10 张兰;;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富才;谢国栋;;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张改叶;陈娱;;高校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心理辅导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侯金芹;章婕;陈祉妍;;非在校青少年适应问题与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靖;;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张光珍;陈会昌;;退缩行为与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孙明杰;;中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几点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朝庄;走出误区,解决中小学生适应问题[N];鹤壁日报;2011年

2 曾峰 巩海洪;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王效道;老年人的第二次青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佘正文;大学,梦起飞的地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主持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 邓飞;应推动气候资金向适应方向倾斜[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6 杨兰国 吕向阳 巨国如;喀什地区支队党委增强机关指导功能千方百计[N];人民武警;2004年

7 杨卫东 范礼平 吕麒麟;吉林市支队为新战士成长营造和谐环境[N];人民武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舟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个案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赵国强;手机依赖影响新人职场适应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佳宝;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志冰;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雷波;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赵雅恒;社会工作介入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胡健;系统论视野下的人对自然的适应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晓磊;信息平衡心理疗法资源库系统的分类与操作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杨蕾;农村中年丧偶妇女适应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玉霞;个案工作对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的介入策略探析[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5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