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4:00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世界各国对本国公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大学生是公民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其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水平,进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在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公民教育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首先,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可以为公民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准备;其次,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可以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再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全面成才,还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全球化进程。论文主要分五个章节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进行详尽探究:第一章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系统介绍,以使读者对论文的研究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第二章是对大学生公民教育这一论题包含的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解读,从公民到公民教育,再从公民教育到大学生公民教育,由浅入深地逐步解读它们的历史演变、内涵、特征,并对公民教育这一外来概念与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为下文做好理论铺垫。第三章将大学生公民教育基本内容主要概括为国家观与集体观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五个方面。第四章首先从社会、主体、教育、国际这四个不同角度探究了大学生公民教育开展的价值,之后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目标划分为丰富大学生公民知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锻炼大学生公民技能和转变大学生公民人格四个方面。最后一章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即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学生存在着公民知识贫乏、公民意识淡薄、公民技能单一、公民人格偏于依附性等问题,公民素质整体还不高。论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教育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笔者自已的思想体系,从而为大学生公民教育日后研究和实践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 公民教育 大学生公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选题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研究综述11-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17-19
  • 1.4.1 研究方法17
  • 1.4.2 可能的创新17-19
  • 第2章 相关概念解读19-33
  • 2.1 公民19-22
  • 2.1.1 公民概念的历史演变19-20
  • 2.1.2 公民的内涵20-21
  • 2.1.3 公民与人民、臣民和国民的关系辨析21-22
  • 2.2 公民教育22-27
  • 2.2.1 公民教育的产生与演变22-24
  • 2.2.2 公民教育内涵的厘定24-25
  • 2.2.3 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25
  • 2.2.4 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25-26
  • 2.2.5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辨析26-27
  • 2.3 大学生公民教育27-33
  • 2.3.1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27-28
  • 2.3.2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特点28-29
  • 2.3.3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29
  • 2.3.4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教育地位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29-30
  • 2.3.5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30-33
  • 第3章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33-49
  • 3.1 国家观与集体观教育33-36
  • 3.1.1 爱国主义教育33-35
  • 3.1.2 集体主义教育35-36
  • 3.2 权利与义务教育36-39
  • 3.2.1 公民权利教育36-37
  • 3.2.2 公民义务教育37-38
  • 3.2.3 权利与义务教育的统一38-39
  • 3.3 民主与法治教育39-42
  • 3.3.1 民主教育39-40
  • 3.3.2 法治教育40-42
  • 3.4 社会公德教育42-44
  • 3.4.1 人际关系中的公德教育43
  • 3.4.2 人与社会关系中的公德教育43
  • 3.4.3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公德教育43-44
  • 3.5 世界公民教育44-49
  • 3.5.1 坚持开放性46
  • 3.5.2 坚持共生性46
  • 3.5.3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46-49
  • 第4章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与目标49-57
  • 4.1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49-53
  • 4.1.1 社会价值49-51
  • 4.1.2 主体价值51-52
  • 4.1.3 教育价值52-53
  • 4.1.4 国际价值53
  • 4.2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目标53-57
  • 4.2.1 丰富大学生公民知识53-54
  • 4.2.2 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54
  • 4.2.3 锻炼大学生公民技能54-55
  • 4.2.4 转变大学生公民人格55-57
  • 第5章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57-71
  • 5.1 主体性原则57-59
  • 5.2 方向性原则59-61
  • 5.2.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源泉60
  • 5.2.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发展目标60
  • 5.2.3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支撑60-61
  • 5.2.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基础61
  • 5.3 系统性原则61-64
  • 5.3.1 奠定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61-62
  • 5.3.2 重视家庭教育的感染作用62-63
  • 5.3.3 树立社会教育的实践基地作用63
  • 5.3.4 发挥社会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63-64
  • 5.4 渗透性原则64-65
  • 5.4.1 灌输教育对于大学生公民教育有局限性64-65
  • 5.4.2 大学生公民教育提倡渗透性教育65
  • 5.5 开放性与继承性相统一原则65-71
  • 5.5.1 开放性原则66-67
  • 5.5.2 继承性原则67-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峰;;当前我国推行公民教育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6年11期

2 张晓昀;;公民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7年11期

3 彭静;;刍议中国大学培养世界公民之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冯德兰;;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意识教育[J];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