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情绪理论的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1:5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情绪理论的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形式上的思想教育,是触及学生内心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在于培养起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从而主动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要建立在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之上,当大学生拥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高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体系,其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取各家之所长,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给大学生培养起一种积极的情绪,能够促使其快乐地学习,并能够帮助其主动地将习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着这一宗旨,我们注意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关注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当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的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相继发表了《构建人类力量:心理学以往的任务》、《积极的社会科学》、《真实的快乐》等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并同时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正式明确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甚至可以说掀起了包括心理学界在内的整个科学界的一个巨大的浪潮。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学科特征,使得其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从而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开展工作。而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积极情绪理论,其研究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主观体验。它包括人们在感官上获得的享受以及心理上获得的满足等,比如我们常常形容的:感受到了幸福、觉得有希望、心情轻松、愉快等,诸如此类的主观情绪体验都是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情绪理论同样可以借鉴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而科学合理地借鉴能够给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能够将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理论很好地借鉴和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需要首先深入了解积极情绪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积极作用以及相应的获得途径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分析得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理论是我们充分调动教育者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并尽可能地促进其在工作中的创造性的发挥的有效方法。积极情绪理论的运用对于我们建设优良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意义重大。在积极情绪作用之下,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充分地体察自我内在的需求,能够积极主动地吸收、反馈并不断内化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其合理科学地运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持有的教育态度由传统向现代符合大学生需求等方向的改变;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大学生理论知识灌输更在各项素质培养方面能力的进步;使其能够注意到在实施教学中要善于科学地运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等来展开教学。我们应当充分借鉴积极情绪理论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我们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同时,应当充分借鉴积极情绪理论来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其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外因要想发挥影响作用必须借助内因的力量。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其本身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可以说,大学生本身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其积极情绪的培养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的健康的情绪状态形成的外部原因,是我们取得预期教育目标的外部影响因素。良好的环境能够给教育者和大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教育者更有热情、充分发挥创造性地展开教育,受教育者积极主动保持兴奋地渴求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还应当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学 积极情绪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宗旨及其积极情绪理论14-23
  •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宗旨14-15
  • 二、积极心理学核心研究内容:积极情绪15-23
  • (一) 积极情绪的科学内涵15-16
  • (二) 积极情绪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16-19
  • (三) 积极情绪的作用19-21
  • (四) 环境对积极情绪的影响21-23
  • 第二章 积极情绪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23-28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本质上体现人文关怀精神23-25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情绪理论本质要求上的一致性25-28
  •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情绪理论的价值28-36
  • 一、积极情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中的价值28-29
  • 二、积极情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主体中的价值29-30
  • 三、积极情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价值30-32
  • 四、积极情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价值32-36
  • (一) 积极情绪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中的价值32-33
  • (二) 积极情绪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中的价值33
  • (三) 积极情绪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中的价值33-34
  • (四) 积极情绪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中的价值34-36
  •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鉴积极情绪理论的实施路径36-49
  • 一、借鉴积极情绪理论,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36-40
  • (一) 加强教育者自身能力培养36-38
  • (二) 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引导38-40
  • 二、借鉴积极情绪理论,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40-43
  • (一) 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能40-41
  • (二) 提高合理调节情绪的能力41-43
  • 三、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培养学生积极情绪43-49
  • (一) 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43-45
  • (二) 改善大学学校环境,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品质45-46
  • (三) 改善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品质46-47
  • (四)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者间的有机统一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情绪理论的借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2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