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0:16

  本文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程设置体现了培养目标,规定了研究生课程的结构、内容等,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质量,使其更加合理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北京市5所高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均为学术型)的课程设置为研究主题。通过查阅相关著作、文献及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与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设计出专家访谈提纲,并结合几位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设计出本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对5所院校本专业共14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以及34名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6位本专业的专家及行政人员进行访谈,将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了解本专业目前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对五所院校培养方案及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各所学校资源不同、人才培养观点的不同等,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第二部分主要总结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对其深入的解读;课程内容陈旧,不仅体现创新性与实用性程度不够,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够好;政治课程比重过大,专业方向课程比重过小,跨学科课程缺乏等;教师态度消极,专业规模限制等。第三部分从课程设置的几个基本要素入手,提出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包括: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各院校应深入分析社会人才的需求,深入解读并灵活运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须体现动态性、创新性与应用性,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注重多学科交叉的原则;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做好课程设置多元化,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实行二级学院化课程管理等。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 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G6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1.1 社会需求的引导10
  • 1.1.2 课程设置自身问题10-11
  • 1.1.3 学生的需求11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理论价值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2
  • 2.1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12-16
  • 2.1.1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12-13
  • 2.1.2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基础13-14
  • 2.1.3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14-15
  • 2.1.4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个二级学科的产生背景15-16
  • 2.2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16-18
  • 2.2.1 新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16-17
  • 2.2.2 新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17-18
  • 2.3 课程18
  • 2.4 课程设置18-22
  • 2.4.1 课程设置的概念18-19
  • 2.4.2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19-20
  • 2.4.3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20-21
  • 2.4.4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21-22
  • 3 研究方法22-25
  • 3.1 文献资料法22
  • 3.2 访谈法22-23
  • 3.3 问卷调查法23-25
  • 3.3.1 问卷的编制23
  • 3.3.2 问卷的效度检验23-24
  • 3.3.3 问卷的信度检验24
  • 3.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4-25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5-60
  • 4.1 北京市五所院校培养方案基本内容的分析25-42
  • 4.1.1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25-27
  • 4.1.2 对研究方向的分析27
  • 4.1.3 对培养年限的分析27-28
  • 4.1.4 对课程结构的分析28-42
  • 4.2 北京市五所院校问卷调查、访谈的结果分析42-49
  • 4.2.1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42-43
  • 4.2.2 对课程内容的分析43-47
  • 4.2.3 对课程结构的分析47-49
  • 4.3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49-55
  • 4.3.1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50-51
  • 4.3.2 课程内容落后51-52
  • 4.3.3 课程结构不合理52-53
  • 4.3.4 学校资源缺乏53-54
  • 4.3.4 教师态度消极54-55
  • 4.4 课程设置优化的路径55-60
  • 4.4.1 明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55
  • 4.4.2 更新课程内容55-57
  • 4.4.3 调整课程结构57-60
  • 5 结论60-61
  • 6 论文研究的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7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鸽,潘宪民;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温静;李恩;陈志权;;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李世彬;傅毓维;;英美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5 李焕玉;黄志安;;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7 王二宝,刘全菊;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3期

8 吴新颖;论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J];科技导报;2004年02期

9 马薇;袁玲;刘亚敏;;当前我国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2期

10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7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