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1:22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作为国家创新主体的高校科研团队,承载着很多省部级、国家级的重要科研项目,在整个社会的科研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研团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组织,他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而知识共享为知识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联结强度和网络结构两方面入手,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在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中的可行性。并以某高校的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软件绘制出该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交流图,通过整体网络、小团体、个体网络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找出该科研团队中的关键节点、结构洞、边缘节点等,根据计算结果发现该高校科研团队内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从知识共享的接收方、知识拥有者、知识共享的渠道以及团队外在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知识共享 高校科研团队 UCINET软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4;G2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15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15-18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18-28
  • 2.1 高校科研团队概述18-21
  • 2.1.1 高校科研团队的内涵18
  • 2.1.2 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18-20
  • 2.1.3 高校科研团队的分类20-21
  • 2.2 知识共享概述21-23
  • 2.2.1 知识共享的内涵21-22
  • 2.2.2 知识共享的特点22
  • 2.2.3 知识共享的过程22-23
  • 2.3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概述23-25
  • 2.3.1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内涵23-24
  • 2.3.2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特征24-25
  • 2.4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及方法25-27
  • 2.4.1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起源25
  • 2.4.2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发展25-26
  • 2.4.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社会网络分析的表达方法及其在知识共享中的应用28-33
  • 3.1 社会网络分析的形式化表达28
  • 3.1.1 关系网络的矩阵表达法28
  • 3.1.2 关系网络的图形表达法28
  • 3.2 社会网络分析下的知识共享28-31
  • 3.2.1 联结强度与知识共享29-30
  • 3.2.2 网络结构与知识共享30-31
  • 3.3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概述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实证分析33-55
  • 4.1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步骤33-37
  • 4.1.1 明确研究目的33
  • 4.1.2 确定研究对象33-34
  • 4.1.3 设计调查问卷及调查的实施34-35
  • 4.1.4 结果处理35-37
  • 4.2 整体网分析37-40
  • 4.2.1 整体网络中心势37-39
  • 4.2.2 整体网络密度39-40
  • 4.3 小团体分析40-46
  • 4.3.1 小团体分析过程40-46
  • 4.3.2 小团体结果分析46
  • 4.4 个体网分析46-54
  • 4.4.1 点度中心度46-49
  • 4.4.2 接近中心度49-51
  • 4.4.3 中介中心度51-53
  • 4.4.4 特征向量中心度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提升策略55-58
  • 5.1 提升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知识供给水平55-56
  • 5.1.1 强化知识共享能力培训55
  • 5.1.2 全方位发挥激励作用55-56
  • 5.2 扩大高校科研团队中成员的知识共享需求56
  • 5.2.1 召集有知识共享意愿的人加入高校科研团队56
  • 5.2.2 构建扁平化的领导机制56
  • 5.3 拓宽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渠道56-57
  • 5.3.1 采用多样的知识共享形式56-57
  • 5.3.2 建设知识共享网络平台57
  • 5.4 创建良好的团队文化环境57
  • 5.5 本章小结57-58
  • 总结58-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高校科研团队的领导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有效领导原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2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3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志红;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5 张海燕;陈士俊;王怡然;柳州;王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6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7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姜清奎;王贯中;;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9 邵燕波;;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张宁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周东升;赵亚萍;程艳旗;;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青年骨干挑起研究大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葛优;高校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彦;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丛智慧;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琳;高校科研团队成长影响因素及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14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