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西南联大学生从军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1:11

  本文关键词:西南联大学生从军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前后存在9年之久,期间共有三次从军高潮。西南联大学生从军是这所战时高校引以自豪的一页。青年学生,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机的局势下,究竟怎样抉择自己的前途,是直接参加抗战还是继续读书,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本文试图对西南联大学生三次从军的背景、原因、联大校方和师生对待学生从军的态度、学生从军的去向以及从军的意义作比较完整的梳理和分析。最大限度地还原这所战时高等学府在面临日寇入侵的现实下,联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抗战建国的认识。
【关键词】:西南联大 学生 从军 争论 评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选题缘由8
  • 二、学术史回顾8-12
  •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2-13
  • 四、研究已具备的条件13
  • 五、本文的创新点13-15
  • 第一章 长沙临时大学时期的从军15-29
  • 第一节 学生从军的背景15-22
  • 一、抗战爆发后的形势16-17
  • 二、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17-20
  • 三、社会各界对学生从军的期待20-22
  • 第二节 长沙临时大学对待学生从军的态度22-24
  • 一、校方鼓励师生为国防服务22-23
  • 二、教授对学生从军的争论23-24
  • 第三节 学生从军的去向24-29
  • 一、参加交通辎重学校25-26
  • 二、服役于国民革命军26-27
  • 三、参加各种战地服务团27-28
  • 四、参加敌后抗战28-29
  • 第二章 国民政府译员征调时期的从军29-40
  • 第一节 译员征调的背景29-33
  •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形势30-32
  • 二、国民政府对青年学生的译员征调32-33
  • 第二节 西南联大对学生译员征调的回应33-35
  • 一、校方对译员征调政策的应对33-34
  • 二、联大师生的反应34-35
  • 第三节 征调的学生译员规模及从军去向35-40
  • 一、译员征调时期的从军人数35
  • 二、从军去向35-40
  • 第三章 国民政府组建青年远征军时期的从军40-54
  • 第一节 组建青年远征军的背景40-44
  • 一、抗战胜利前夕的战场形势40
  • 二、发动知识青年从军的措施40-42
  • 三、云南积极组织知识青年从军42-44
  • 第二节 联大校方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应对44-46
  • 一、成立“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44
  • 二、制定学业优待办法44-46
  • 第三节 联大师生对学生从军的态度46-49
  • 一、联大三常委的态度46-47
  • 二、联大教授的看法47-49
  • 三、学生的看法49
  • 第四节 学生参加青年远征军的规模及主要的从军活动49-54
  • 一、参加滇西缅北战役50-52
  • 二、参加汽车服务团52-54
  • 第四章 西南联大学生从军评析54-61
  • 第一节 西南联大学生从军的特征54-57
  • 一、长沙临时大学时期的特征54-55
  • 二、译员征调时期的特征55-56
  • 三、参加青年远征军时期的特征56
  • 四、联大常委及教授子女是从军学生的表率56-57
  • 第二节 西南联大学生从军的意义57-61
  • 一、锤炼了学生的品质57-58
  • 二、对抗战的意义58-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玉芹;刘敬忠;;抗战末期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3期

2 孙玉芹;;抗战后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李慧;;云南抗战与知识分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倩倩;蒋介石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D];浙江大学;2011年

2 夏静;国民党政府兵役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西南联大学生从军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17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