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云南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及矫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8:08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及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社会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如不及时有效纠正,必然会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失范和不文明的行为也必然会影响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校园。当今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已经影响着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大学生不良行为已成为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行为、文明行为、不文明行为三者的含义和特点,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理性的认识不文明行为,树立抵制不文明行为的自觉意识。通过对云南民族地区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现象突出而且场所多变,有必要及时纠正。同时,大学生面对频发在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态度漠然,甚至放任不管。各高校在治理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时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是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难以明辨善恶;二是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差,行为与认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个人自身素质修养低下;三是家庭、学校疏于引导,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缺失。在对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提出具体的矫正措施。首先,从思想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其次,要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提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优良文化环境,通过良好的外在环境来影响学生。最后,健全高校管理制度,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学校、家长合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地区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 矫正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23
  • 一、问题的提出14-15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5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5-16
  • 1.理论意义15-16
  • 2.实际意义16
  • 三、研究现状综述16-21
  • (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16-18
  • (二)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及矫正研究18-20
  • (三)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关系研究20-21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1-23
  • (一)研究思路21
  • (二)研究方法21-23
  • 第二章 不文明行为的影响23-29
  • 一、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表达23-24
  • (一)行为的内涵及产生过程23
  • (二)行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23-24
  • 二、文明行为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内容24-25
  • (一)文明行为的内涵24
  • (二)文明行为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24-25
  • 三、不文明行为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严重的腐蚀性25-28
  • (一)不文明行为的内涵25-26
  • (二)不文明行为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腐蚀性的体现26-28
  • 1.不文明行为影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健康风貌27
  • 2.不文明行为影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开展27
  • 3.不文明行为阻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27-28
  • 四、不文明行为矫正是社会治理和高校育人的主要内容28-29
  • (一)不文明行为矫正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28
  • (二)不文明行为是高校育人的主要内容28-29
  • 第三章 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分析29-41
  • 一、调查目的29-30
  •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及预调查30
  • 三、工作开展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30-39
  • (一)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状31-33
  • (二)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严重性的认识33-35
  • (三)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35
  • (四)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35-36
  • (五)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矫正措施的认识36-37
  • (六)大学生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认同度37-38
  • (七)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教育作用的认同度38-39
  • 四、实地访谈主要内容分析39-41
  • 第四章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41-48
  • 一、社会环境影响41-42
  • 二、思想文化环境影响42-44
  • 三、学校环境影响44-45
  • (一)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44
  • (二)教师个人行为失范的误导44-45
  • (三)同辈群体的攀比45
  • 四、家庭环境影响45-46
  • (一)家长期望有失偏颇45-46
  • (二)父母行为失范对子女的影响46
  • 五、大学生自身的原因46-48
  • (一)学生自身辨别能力差46-47
  • (二)知行不统一47
  • (三)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47-48
  • 第五章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矫正48-61
  • 一、紧紧抓住大学生自觉规范行为这一根本48-50
  • (一)大学生应严于律己,,遵守法律法规48
  • (二)大学生应精勤不倦,提升个人思想境界48-49
  • (三)大学生应重视实践,统一知行49-50
  • 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是关键50-54
  •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50-51
  •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51-52
  • 1.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51
  • 2.课程内容融入民族特色51-52
  • 3.课程内容融入传统文化52
  • (三)学校管理要重视文明行为的养成52-53
  • 1.学生工作体系要把文明行为养成作为管理的重点52-53
  • 2.心理咨询要主动服务学生53
  •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53-54
  • 三、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条件54-57
  • (一)建设文明校园,让校园成为育人的大课堂54-56
  • 1.重视校园内环境55
  • 2.改善校园外环境55-56
  • (二)挖掘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56-57
  • 1.丰富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热情56
  • 2.重视活动效果,健全活动评价体系56-57
  • 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是保障57-59
  • (一)建立行为规范体系57-58
  • (二)有章可循,依章奖惩58-59
  • (三)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59
  • 五、夯实家庭教育为补充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66-72
  • 访谈提纲72-7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3-74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74-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玉青;许文平;许海霞;刘剑;马景瑜;牟兰荣;;承德市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调查与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潘清;朱健;王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大家;2010年11期

3 张思辉;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公德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02期

4 周蓓;精神文明建设:治国兴邦之要举——学习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5 宋正富;;大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原因及对策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查仲春;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杜新年;尹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人本文明”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8 陈勇;;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状、原因与对策——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小燕;试论生活方式的变革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10 王艳;对新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及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2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