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8 12:19
  网络道德失范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失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或自身内部的自律而产生的有悖于社会公德的一种非常态行为。作为道德失范的一种新类型,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网络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而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大且数量最为集中的群体,其网络使用行为文明与否、网络道德水准之高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学界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已经展开,但缺乏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测评工具。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关注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既丰富了网络心理学的范畴,又有利于网络健康文明氛围的营造,也可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文献研究,结合开放式调查结果,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理论框架,自编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并以此问卷为工具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若干对策。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2.该问卷共包含31个项目,共有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网络迷恋、网络谎言、网络谩骂、网络侵权、网络...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程序
    2.4 数据处理
第3章 研究一:问卷的编制及预测
    3.1 开放式调查
    3.2 预测问卷的编制
    3.3 预测及项目分析
第4章 研究二:问卷的修订与施测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整体特征
    5.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性别差异比较
    5.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学生类型差异比较
    5.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专业差异比较
    5.5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家庭类型差异比较
    5.6 性别、专业、家庭类型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交互作用
第6章 讨论
    6.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的编制
    6.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整体特征分析
    6.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差异状况分析
第7章 结论
第8章 对策与建议
    8.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促进道德自律意识
    8.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网络心理
    8.3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建立家校教育互动
    8.4 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优化网络道德环境
    8.5 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立法
第9章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9.1 本问卷编制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9.2 问卷的外部效度有待研究与扩展
    9.3 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1:开放式问卷调查题项
附录2:初始问卷
附录3:正式问卷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与调适策略——以南京地区为例[J]. 俞红蕾.  教书育人. 2010(36)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探析[J]. 张锋兴.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2)
[3]“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实证研究[J]. 尤华.  文教资料. 2009(33)
[4]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学思考[J]. 林志长.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9)
[5]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人格异化研究综述[J]. 吴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8)
[6]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特征及对策[J]. 谢董汉.  管理观察. 2009(15)
[7]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有效防范与教育对策研究[J]. 陈茜.  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04)
[8]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 叶通贤,周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9]网络道德初探[J]. 尹翔.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7)
[10]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研究[J]. 王国良.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博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 郑显亮.上海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 龚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9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 周京安.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大学生网络道德、道德意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 罗晓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 彭秀芳.首都师范大学 2006
[5]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体系建构思考[D]. 罗珍.中南大学 2005
[6]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研究[D]. 周林.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2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62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