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建构主义视角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5:03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走向。新的学科生长点与重大突破性研究,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或融合。因此,培养具有复合型学科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促进新的学科生长点的产生和进行创新性研究的重要前提。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培养跨学科背景研究生将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跨专业研究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是最具有进行跨学科研究创新潜力的群体。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研究生培养大部分还在沿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因此,本研究选择以“跨专业”作为切入点探究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构建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目的,选取三所高校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其中一所H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遵循教育学学科特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情况作出系统的调查。试图通过比较分析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对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差异化反应,发现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二)跨专业研究生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跨专业及跨专业研究生的定义
        (一)跨专业
        (二)跨专业研究生
    二、培养模式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义
        (一)培养模式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构成
    三、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二)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建构主义及其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分析
第三章 教育学专业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一、三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
        (一)三所高校简介
        (二)三所高校的关系
        (三)培养方案的比较
    二、H大学教育学专业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对象的确立及特点分析
        (三)H大学教育学专业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第四章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二)培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一)培养标准脱离“人”的需求
        (二)“制式化”的管理理念束缚发展思路
        (三)管理科层化严重
        (四)“师道尊严”思想影响深远
第五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定位
        (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观点
    二、教育学专业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制度
        (三)培养过程
        (四)培养评价
    三、小结与反思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区别
        (二)实施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三)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3516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16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