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本科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3:08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趋势,产生大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间的界限不断淡化,另外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客观上要求造就一大批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又要求培养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是生产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潮流,具体体现在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的人才,不断开拓学科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作出重大贡献。而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多渠道的尝试,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分析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通过对复合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解析,吸收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优点,提出了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构思。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为的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具有创新潜力的复合型人才,让...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基本思路
    (三) 研究意义和价值
    (四) 研究方法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 现代大学理念下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 复合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 专业合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 专业合成人才培养模式与分流培养模式的关系
三、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三)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四、本科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
    (一)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的专业设置
    (三)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教学方式
    (五)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的管理体系建设
    (六)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的师资队伍
    (七) 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思想[J]. 杨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学分制改革与复合型人才培养[J]. 郭家虎,王静.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8)
[3]地方综合性大学跨专业化工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刘跃进,罗和安,曾虹燕,葛飞,刘平乐.  化工高等教育. 2009(02)
[4]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 孙伟民.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8)
[5]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J]. 方东.  高教探索. 2008(04)
[6]论学习自由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 杨雪翠.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7]通识教育与跨专业学习[J]. 路德维希·胡贝尔,赵雅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04)
[8]论高等教育分流的操作策略[J]. 陶能祥.  韶关学院学报. 2007(07)
[9]对分流培养模式的探讨[J]. 刘晓红,余红东.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10]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论略[J]. 戚洪,梁建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高校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 夏宝慧.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2]本科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探讨[D]. 王兴华.天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28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28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