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09:29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它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素质教育、拓宽共青团工作领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社团干部“官僚味”趋重、社团结构欠合理、社团生命周期短、管理制度不健全、活动经费不足等。基于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继承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展开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回顾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历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述。 第二部分尝试界定通识教育、学生社团等术语的概念,论证通识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关系。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隐性通识课程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部分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笔者以N大学为例展开个案研究,分别从学校层面,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层面和各学生社团层面阐述学生社团的特点并进行原因探讨。 第四部分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结合...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2.1 国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2.2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通识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关系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通识教育
        2.1.2 通识课程
        2.1.3 与通识教育相关的概念辨析
        2.1.4 社团相关概念
    2.2 隐性通识课程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2.2.1 隐性通识课程的作用机理
        2.2.2 隐性通识课程的效果
    2.3 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
        2.3.1 活动载体
        2.3.2 文化载体
        2.3.3 育人载体
    2.4 高校学生社团的通识教育功能
        2.4.1 学能教育功能
        2.4.2 人格教育功能
        2.4.3 公民教育功能
第3章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研究
    3.1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
    3.2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个案分析
        3.2.1 N大学概况
        3.2.2 N大学学生社团现状分析
    3.3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的原因探讨
        3.3.1 外部原因
        3.3.2 内部原因
第4章 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社团理念建设
        4.1.1 立足校训彰显大学精神
        4.1.2 弘扬以“崇德尚能、知行合一”为核心的育人观
    4.2 社团制度建设
        4.2.1 变革学生社团管理结构
        4.2.2 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
    4.3 社团保障建设
        4.3.1 建立学生社团网络申报系统
        4.3.2 健全学生社团经费保障机制
        4.3.3 重视学生社团活动阵地建设
    4.4 社团队伍建设
        4.4.1 合理配置社团管理人员
        4.4.2 加强社团人员技能培训
    4.5 社团特色建设
        4.5.1 制定学生社团发展战略
        4.5.2 凝练“人本管理”的社团风格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校学生社团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调查的资料来源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社团活动课程探索[J]. 吕迎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鲁璐.  中国电子教育. 2007(03)
[3]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鲁璐.  中国电子教育. 2007 (03)
[4]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 曹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2)
[5]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 姚孟春.  学术探索. 2007(02)
[6]建设大学创新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社团自治及其价值[J]. 王占军.  高校教育管理. 2007(02)
[7]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文化思考——兼谈通识教育课程改革[J]. 张红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1)
[8]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纵观[J]. 沈媛媛.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9)
[9]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研究[J]. 陈瑞瑞,牛秀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6)
[10]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经典与多元[J]. 张慧洁.  复旦教育论坛. 2006(04)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 罗琴.华中农业大学 2008
[2]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策略研究[D]. 章永兰.南昌大学 2008
[3]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启示[D]. 王杨.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组织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D]. 杨洲.吉林大学 2008
[5]公民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研究[D]. 韩益凤.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 欧阳大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7]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 王添淼.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21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21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