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走出乡土”: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自我民族志

发布时间:2023-04-19 21:02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寒门"家庭的孩子面临着更多的学业困境和挑战。农村第一代大学生走出乡土社会、成功获得高等教育文凭,表征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涵。运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和叙事方法,基于自身的读书经历,围绕"走出乡土"建构和揭示个体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幕后逻辑,映射"读书"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意义。家庭中特有的教育环境和乡土社会中对于本体追求功业的道德修养,与"读书"这一达成"成功"的路径不谋而合,个体自身对未来生活"过上好日子"的憧憬与获得家庭、乡土社会认同的身份形象,是提升自我能动性和抗逆力的重要动力。此外,乡土中的"贵人"文化丰富了个体的社会支持。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农村孩子读书与“走出乡土”的意义
二、第一代大学生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自我民族志与研究实例
    (一)自我民族志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例介绍
四、我的家庭和乡土:上学文化、经济和情感
    (一)教育在乡土和家庭间的相互建构
    (二)家庭内部的教育安排、投资和情感支持
    (三)教师和学校在乡土中的社会地位和符号权力
    (四)乡土社会中的“贵人”文化
五、我的出路和未来:“走出去”、不容易和“好日子”
    (一)读书在个体维度表征的意义和价值
    (二)挑战、循规和“争脸”
    (三)我的未来:翻越阶层和过上“好日子”
六、批判和总结



本文编号:379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9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