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通识精神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3-04-20 23:57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已有十余年,通识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对于通识教育内涵的研究日益丰富,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越来越多,通识教育的内容选择越来越广。然而,通识教育的成效却并不明显,离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识精神被遮蔽。因此,对通识精神内涵进行再思考,并以此来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这对于深化通识教育研究和推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意义。 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实质是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灵活开放;对多种知识的融通。通识精神主导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教育者对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把握,引领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它要求教育回归于人的整体发展;以辩证的思维对待教育;教育过程注重价值观、方法和知识一体的学习。在通识精神视野下,显然当前的通识教育目标过于专门;通识教育渠道狭窄;通识教育内容封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通识教育概念把握模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对立的二元思维;功利化的评价机制。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通识精神引领大学的教育改革,转变大学的教育观念,实化大学的培养目标,融...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通识精神的解析
        二、对当前大学通识教育实施中主要问题的看法
        三、对影响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因素的分析
        四、对深化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通识精神
        二、通识教育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通识精神与通识教育
    第一节 通识教育发展溯源
    第二节 通识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大学通识教育的作用
        一、通识精神的内涵
        二、通识精神对大学通识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通识精神对大学通识教育的要求
        一、教育回归人的整体发展
        二、以辩证思维对待教育
        三、教育过程注重价值观、方法和知识一体的学习
第三章 当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目标过于专门
        一、通识教育目标往往只是过分专业化教育模式的修补
        二、通识教育沦为专业教育的附庸
        三、通识教育目标被知识本位教育目的置换
    第二节 大学通识教育渠道狭隘
        一、通识课程片面单一
        二、社会实践环节缺失
        三、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四、学生管理淡化"育人"
    第三节 大学通识教育内容封闭
        一、通识课程整体上割裂、碎片化
        二、技能性课程封闭于技能授受
        三、公共必修课程孤立为单门学科
第四章 影响当前大学通识教育的因素
    第一节 通识教育概念把握模糊
        一、通识教育性质不确定
        二、通识教育目标虚空
        三、通识教育模式简单化
    第二节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对立的二元思维
        一、简单处理育人过程
        二、僵化对待"通""专"关系
    第三节 功利化的评价机制下通识教育终被淡忘
        一、"教"与"学"的实用主义追求
        二、选择性评价取代全面评价
第五章 以通识精神引领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第一节 转变大学教育观念
    第二节 实化大学培养目标
    第三节 融通大学课程结构
    第四节 追求"意义化"教育方式
    第五节 采取科学的教育评价
    第六节 拓展教师专业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795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95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