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12:10
  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其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队伍的主体,担当诸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要项目的志愿服务任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形势下,无论从数量规模上还是从服务质量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人道主义援助、技术合作、人权运动、争取和平等项目中,志愿者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以来,各级团组织着眼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和青年成才,动员组织了上亿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援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北京2008奥运会等不同领域向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参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培养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有效途径,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本文拟从志愿者的发展历程、研究大学生志愿者...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内容框架
        1.3.1 研究的主要工作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
        1.4.4 数理统计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第二章 志愿服务概述与相关理论
    2.1 志愿服务概述
        2.1.1 志愿者的涵义
        2.1.2 志愿服务的涵义和精神
    2.2 志愿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2.1 志愿服务的起源
        2.2.2 国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2.3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和现状
        2.3.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内涵及其类型
        2.3.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
    2.4 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
        2.4.1 志愿者理论
        2.4.2 相关统计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的定性分析
    3.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功能
        3.1.1 对社会保障起到了促进作用
        3.1.2 对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3.1.3 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作用
        3.1.4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素质拓展功能
    3.3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四章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的定量分析
    4.1 育人实效性定量分析的数据获取方法
    4.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的统计分析
        4.2.1 问卷的设计和定量数据的获取过程
        4.2.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的统计分析
    4.3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的T检验法
        4.3.1 随机抽样数据的获取
        4.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3 结论及建议
第五章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5.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障碍因素的分析
    5.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育人实效性对策研究
        5.2.1 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建立服务长效机制
        5.2.2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5.2.3 加强宣传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2.4 健全活动组织机构,加强志愿服务管理
        5.2.5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3797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97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