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4-05-23 01:23
  高校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在教育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合格人才。因此,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有必要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本文第一章从高校道德教育和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主体性在当今时代的新特点。文章第二章阐述了大学生主体性对高校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和相互促进作用,分析当前道德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特别从道德意识的激发、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仰的确立、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规范的学习和道德评价的完善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道德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消解的现实体现;文章第三章探讨了大学生主体性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机理。力求从规律层面揭示高校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道德教育实践更好地运用这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从发生机理、运行机理和发展机理展开论述。文章的最后是依据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的原则及机制建构。即在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他律约束与主体自律并存和个人价值与集体情怀统一的原则下,遵循大学生道德主...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研究意义
    (二) 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创新
第一章 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的相关概念
    1.1 高校道德教育
        1.1.1 高校道德教育的涵义
        1.1.2 高校道德教育的特性
    1.2 主体性与学生道德主体性
        1.2.1 主体性
        1.2.2 道德主体性和大学生道德主体性
第二章 大学生主体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消解
    2.1 学生主体性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2.1.1 学生主体性对高校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2.1.2 学生主体性与高校道德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
    2.2 学生主体性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消解
        2.2.1 道德意识的激发中对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忽略
        2.2.2 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对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消减
        2.2.3 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对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藐视
        2.2.4 道德习惯的养成中对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约束
        2.2.5 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冲突
        2.2.6 道德评价的完善中对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偏离
第三章 学生道德主体性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3.1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生机理
        3.1.1 认知机理
        3.1.2 认同机理
    3.2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运行机理
        3.2.1 选择机理
        3.2.2 接受机理
    3.3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机理
        3.3.1 自律机理
        3.3.2 强化机理
第四章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的原则及路径选择
    4.1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的原则
        4.1.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的原则
        4.1.2 他律约束与自律并存的原则
        4.1.3 个人价值与集体情怀统一的原则
    4.2 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学生道德主体性培养的机制建构
        4.2.1 遵循大学生道德主体性发生规律,注重发生机制
        4.2.2 把握大学生道德主体性运行规律,优化运行机制
        4.2.3 关注大学生道德主体性发展规律,强化发展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0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980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