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浅析

发布时间:2017-06-08 10: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是:应届毕业生难以及时就业,初次就业率偏低;职业的稳定性不高;难以获取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自主创业少,成功几率较小。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症结,找寻适合的解决办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近年劳动力整体供过于求,各地间的就业政策未实现完全对接,社会壁垒依旧存在,企业盲目设置和提高用人条件,政府未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的职能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扩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等是高校方面的原因;错误的就业观、综合素质偏低、在求职中缺乏清晰的自身定位等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综合分析以上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应从多个方面入手:1、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植力度,努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2、政府通过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完善就业政策等相关配套改革,切实发挥就业服务职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3、高校应通过改善办学方式方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4、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要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在求职中的竞争能力。5、用人单位应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应以有利于提高本单位发展实力为出发点,而不应单纯追求高学历、名牌效应,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及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13-16
  • 1.3.1 研究方法13-14
  • 1.3.2 研究思路14-16
  •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16-20
  • 2.1 应届毕业生难以及时就业,初次就业率偏低16-17
  • 2.2 职业的稳定性不高17
  • 2.3 难以获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17-18
  • 2.4 自主创业少,成功几率较低18-20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20-29
  • 3.1 社会原因20-22
  • 3.1.1 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20-21
  • 3.1.2 社会壁垒增大学生的就业难度21
  • 3.1.3 企业盲目设置的条件加大就业难度21-22
  • 3.1.4 政府就业服务缺位22
  • 3.2 高校方面的原因22-25
  • 3.2.1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22-23
  • 3.2.2 高校自身发展缺陷23-24
  • 3.2.3 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力度24-25
  • 3.3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25-29
  • 3.3.1 不合时宜的价值取向和错误的就业观27
  • 3.3.2 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不高27-28
  • 3.3.3 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清晰定位,,缺乏针对性28-29
  • 第四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29-36
  • 4.1 大力发展经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29
  • 4.2 政府应进一步担负起就业服务的职责29-32
  • 4.2.1 制定全国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就业鼓励扶持政策29-30
  • 4.2.2 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30
  • 4.2.3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就业服务水平30-31
  • 4.2.4 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多元就业31
  • 4.2.5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企业工作31
  • 4.2.6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1-32
  • 4.3 强化高校内部改革32-34
  • 4.3.1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32-33
  • 4.3.2 推进素质化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33
  • 4.3.3 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33-34
  • 4.4 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调整34
  • 4.4.1 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34
  • 4.4.2 培养良好职业素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34
  • 4.5 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34-36
  • 第五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战;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我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增德;当前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就业保护的现实意义[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孙振宇,吴玉敏,赵玉斌,李志强;北京市机关大学毕业生培养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人才;2005年17期

4 刘平成;;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体会点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6期

5 杨鹰;;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析[J];学理论;2009年28期

6 吕冰;;非常时期 非常重视 非常举措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1期

7 梁曦;;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对策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1期

8 鲁丹成;;从创新理念和强化保障两方面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11年06期

9 曾艳;;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扶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10 赵彩珑;;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清;安春梅;施晓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健艺;;探析基于“社企校生”四方联动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虹嘉;;企业对商务高职毕业生素质需求的分析[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赵晓露 实习生 朱媛;新疆四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N];昌吉日报;2008年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元卿邋陈峰;开启能源类毕业生就业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吕妍;毕业生为何冷落“见习岗位”[N];新华日报;2008年

4 市职介中心 方向东 许莉婵;浅析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N];潮州日报;2009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皓;进一步落实规范高校毕业生“实习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茹良勤 朱凤喜;郑州测校毕业生今年更走俏[N];中国测绘报;2001年

7 记者 毕式明 实习生 彭伟瑜 通讯员 郑颖妃 曾瑛璐;1.5万个职位“挑选”3万毕业生[N];南方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盘永娜 记者 周仕兴 整理;我区采取八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9 鹿慰;招聘人才择优重质[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记者 尚志鹏;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N];三峡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敏;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钱海丹;H大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就业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苏双鸽;大学毕业生“雇主满意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杜亚涛;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举措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张治海;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7 赵永扬;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浅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赵文静;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海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策划方案[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32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