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成才规律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2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成才规律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何传启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单产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几乎持平,但是农业现代化仍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靠人才,学术型研究生是我国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中流砥柱,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基本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事业大力支持,使得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输送了大批农业杰出人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在农科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农科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数较少等问题。面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和创新能力广为质疑的国内环境,系统研究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成才规律及培养创新问题,对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沿着“理论探讨—成才规律—现状分析—国外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提出了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创新对策建议。本文借助文献资料,以我国工程院农学部74位院士为例,分析和揭示了农科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即政府引导规律、内在驱动规律、教育培养规律、实践成才规律和探索创新规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以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为主线,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但还存在着政府实施优惠政策效果不佳、学生攻读农学硕博士的兴趣不浓、学校培养与学术能力培养脱节、学校校内实践基地匮乏、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本身方面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对于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发现,他们在科研资助、课程学习、考核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学习国外经验,我们要树立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服务社会的培养理念、增强农科研究生招生的针对性和多元化、推动农科研究生资助多样化、实施农科研究生多重指导、促进农科研究生多渠道发展学业、改善农科研究生的考评方式。本文依据理论探讨,在成才规律基础上,分析国内培养,借鉴国外经验,认为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需,修订目标,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深化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改革,加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农科 成才规律 学术型研究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1 绪论13-21
  • 1.1 问题的提出13-14
  • 1.1.1 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短板”13
  • 1.1.2 农业现代化亟需大量学术型人才引领13-14
  • 1.1.3 我国农科学术型人才及其后备军不足14
  • 1.1.4 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0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5-18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8-19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19-20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0-21
  • 1.4.1 研究思路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24
  • 2.1 基本概念界定21-22
  • 2.1.1 农科21
  • 2.1.2 学术型人才21-22
  • 2.1.3 学术型研究生22
  • 2.1.4 成才规律22
  • 2.2 主要理论依据22-24
  • 2.2.1 高等教育学理论依据22-23
  • 2.2.2 人才学理论依据23
  • 2.2.3 系统论依据23-24
  • 3 农科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探讨24-34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24-27
  • 3.1.1 人员性别及年龄状况24-25
  • 3.1.2 人员出生地与工作地状况25
  • 3.1.3 毕业院校状况25-26
  • 3.1.4 任职状况26-27
  • 3.2 农科学术型人才的特点27-30
  • 3.2.1 地缘优势明显27-28
  • 3.2.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8-29
  • 3.2.3 系统学习过农业专业知识29
  • 3.2.4 任职于高校或研究机构29-30
  • 3.2.5 拥有一支优秀创新团队30
  • 3.3 农科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30-34
  • 3.3.1 政府引导规律31
  • 3.3.2 内在驱动规律31-32
  • 3.3.3 教育培养规律32
  • 3.3.4 实践成才规律32-33
  • 3.3.5 探索创新规律33-34
  • 4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34-48
  • 4.1 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34-36
  • 4.1.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34-35
  • 4.1.2 对象选择与调查统计35-36
  • 4.2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成效36-37
  • 4.2.1 培养方案趋于完善36
  • 4.2.2 师资力量日益增强36
  • 4.2.3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36-37
  • 4.2.4 培养条件日趋优越37
  • 4.2.5 培养质量明显提高37
  • 4.3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37-44
  • 4.3.1 政府实施优惠政策效果不佳37-38
  • 4.3.2 学生攻读农学硕博士学位兴趣不浓38-40
  • 4.3.3 学校培养与学术能力培养脱节40-42
  • 4.3.4 学校校内实践基地匮乏42-43
  • 4.3.5 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不足43-44
  • 4.4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44-48
  • 4.4.1 政府方面44-45
  • 4.4.2 社会方面45-46
  • 4.4.3 学校方面46
  • 4.4.4 学生方面46-48
  • 5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经验及启示48-57
  • 5.1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48
  • 5.2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方式48-50
  • 5.2.1 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的招生方式48-49
  • 5.2.2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的招生方式49-50
  • 5.3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资助50-51
  • 5.3.1 奖学金50-51
  • 5.3.2 助学金51
  • 5.4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多重指导51-52
  • 5.4.1 研究生导师52
  • 5.4.2 咨询委员会和研究生顾问52
  • 5.5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52-53
  • 5.6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考核与评价53-54
  • 5.6.1 课程评价53
  • 5.6.2 综合能力考试53-54
  • 5.6.3 论文撰写及答辩54
  • 5.7 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对我国的启示54-57
  • 5.7.1 树立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服务社会的培养理念54-55
  • 5.7.2 增强农科研究生招生的针对性和多元化55
  • 5.7.3 推动农科研究生资助多样化55
  • 5.7.4 实施农科研究生多重指导55-56
  • 5.7.5 促进农科研究生多渠道发展学业56
  • 5.7.6 改善农科研究生的考评方式56-57
  • 6 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的对策建议57-63
  • 6.1 更新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57-58
  • 6.2 修订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58
  • 6.3 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人才成长环境58-59
  • 6.4 深化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改革59-60
  • 6.4.1 优化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59-60
  • 6.4.2 提高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课堂质量60
  • 6.5 加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60-61
  • 6.5.1 扩大农科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导师队伍规模60-61
  • 6.5.2 聘请校外人才兼职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导师61
  • 6.6 完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体系61-63
  • 7 结论与展望63-65
  • 7.1 主要研究结论63
  • 7.2 主要创新之处63-64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一 农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问卷69-73
  • 附录二 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成才规律访谈提纲73-75
  • 附录三 读研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75-76
  • 附录四 读研期间文章发表与参加学术活动情况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东瑞;关于“知识型”教学与“学术型”教学的争论与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洪艺敏;学术型大学办职业性教育的质量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3期

3 尹婉馨;;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4 刘英明;;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1期

5 李雪林;;在科研氛围中实现对学术型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4年16期

6 范建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低效困境”的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对S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9期

7 陈建林;;研究生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8 刘爱春;谭顶良;赵小云;;学术型硕士生学术动机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4期

9 原春琳;;学术型研究生明年减招5%至10%[J];共产党员;2009年24期

10 廖莎;钟锟;;对独立学院学术型社团发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秀珍;陈梦兰;;会计研究生专业型与学术型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文学院副院长 刘冬颖;学术型阅读促进大学生独立思考[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康传义;实现学术型和技术型教育比翼齐飞[N];陕西日报;2014年

3 厦门大学社科处 王旭;用“学术型”管理提升科研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大理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洪;在学习中创新努力构建学术型校园[N];大理日报(汉);2011年

5 杨超;理性看待“教育投资”[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陈曦 苏州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管理”≠“教授管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储朝晖;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N];光明日报;2014年

8 张华君邋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富强;从“学术型”到“应用型”[N];解放军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董少校;教师“非升即走”不招学术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山东师范大学 徐继存 吉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何入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鹏;高校学术型社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胡梦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巍;学术型硕士生知识观的重塑[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李芳芳;基于成才规律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熊继承;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王莹莹;外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评估量表的编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张婷婷;从学缘看学术型体育研究生招生培养[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杨惠颖;中国学术型硕士学制调整的社会历史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彭钰;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成才规律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40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