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20:01

  本文关键词: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主要定位在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之中。其本质是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学术创新能力。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实施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是在引导学生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理论上,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术需求本科生的因材施教;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理念改变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就一定要取得科研成果的观念;学习自由观作为本科生学术自由的基本理念,是培养本科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实中课题的综合性揭示了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固有缺陷,指明了实施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学术创新人才的独特价值;同时,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术创新人才的前提。在实践中,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具有一致性,均强调学生的学术自由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意义;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探索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一致性则为其实施提供了条件和保障。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实施的主要是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等缺陷;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采用相对固定的培养方案及刚性较强的培养制度,因此所培养学生一般具有职业取向,学生之间共性较强。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与之不同,是以培养学术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研究性教学活动,采用弹性较大的培养制度,因此所培养的学生一般具有学术取向,个性较强;但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在于尚未在高校形成稳定制度环境,对学校和导师要求较高。实施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刚性过强及人文关怀相对缺失的教学管理制度、导师指导不足以及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功利性对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可以从推进学部制改革并构建弹性制度环境、整合教师资源并完善教师激励以及实施兴趣引导、建设创新环境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课题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学术创新人才 要素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26
  • (一) 问题的提出12-13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 理论意义14
  • 2. 现实意义14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0
  • 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 国内研究现状16-20
  • (1) 人才培养模式16-19
  • (2) 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9-20
  • (四)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20-22
  • 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0-21
  • 2. 研究方法21-22
  • (1) 文献研究法21-22
  • (2) 比较研究法22
  • (五) 创新点和不足22-23
  • 1. 本研究的创新点22
  • 2. 本研究的不足22-23
  • (六) 核心概念界定23-26
  • 1. 课题23
  • 2. 人才培养模式23-24
  • 3. 本科学术创新人才24-25
  • 4. 教学研究型大学25-26
  • 一、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26-31
  • (一)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26-28
  • 1.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26
  • 2.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26-28
  • (1) 目的要素27
  • (2) 内容要素27-28
  • (3) 方法要素28
  • (二)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28-29
  • (三)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设计29-31
  • 二、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31-37
  • (一) 因材施教31
  • (二) 教学与科研的融合31-33
  • (三) 学习自由观33
  • (四) 课题的综合性33-35
  • (五) 自学能力是学术创新的前提35-37
  • 三、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础37-44
  • (一) 国内外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37-41
  • 1. 国外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37-39
  • 2. 国内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39-41
  • (二)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41-44
  • 1. “计划”实施原则及意义41-42
  • 2. “计划”与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一致性42-43
  • 3. 教学研究型大学“计划”实施方法43-44
  • 四、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44-49
  • (一) 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44-45
  • 1. 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发展44-45
  • 2. 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45
  • (二)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比较45-46
  • (三)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比较46-47
  • 1.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46-47
  • 2. 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47
  • (四)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比较47-49
  • 1.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47-48
  • 2. 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比较48-49
  • 五、实施基于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因素及改进措施49-53
  • (一) 限制因素49-50
  • 1. 刚性较强的教学管理制度49-50
  • 2. 课题导师的指导相对缺失50
  • 3. 本科生参与“计划”的功利性50
  • (二) 改进措施50-53
  • 1. 推进高校学部制改革,构建弹性较强的制度环境50-51
  • 2. 整合教师资源,完善教师激励51-52
  • 3. 建设创新环境,实施兴趣引导52-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捷;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俞信;对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3 刘连龙;徐丹;何山;;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李正;林凤;卢开聪;;美国本科生科研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刘继荣;;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王义遒;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1期

7 张红霞;;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5期

8 张莉萍;;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1期

9 陈小丽;马建辉;甘世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实验班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1期

10 展立新;陈学飞;;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梅;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53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