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教育时代:浅析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12-12 15:42

  本文关键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初中素质教育发展,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应试教学模式严重,不能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因材施教法在教学模式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基于此,本文就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应用

  前言

  因材施教法是教育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尤其在初中素质教学中效果显著。该方法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掘学生身上闪光点,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在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此,下文立足于因材施教方法的理论研究,分析其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实际教学活动。

  一、因材施教的实际内涵

  因材施教的实际内涵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教育教学需要对学生深入了解,高度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第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学;第三,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目前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独立自主,,并对知识进行探索,在团队合作中实现理想。因材施教始源于孔子,孔子主张实行的因材施教在教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在现代的教学观点中实现因材施教其实就是进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实施能够彻底改变现行素质教育的局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面向单一个体,注重学生培养学生有所专。而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四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上四方面,通过因材施教法来培养学生能力[1]。

  二、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的核心观点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个性特点入手。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调查清楚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爱好、性格特点、知识基础以及思想健康情况等。对于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典型对象做重点特例研究,虽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不同,但是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师能够从小群体中的个体发现学生的特点,实现教学上的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当教育学在一切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由此可见在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了解的重要性。了解是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中实施的重要前提。而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通观察学生的课内外表现来实现,也可以从学生的课后检查中实现[2]。

  2.分层教学

  就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小集体的针对性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教学中,需要牢牢抓住课堂学习目标,由易到难,逐级深入。在进行生字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很多学生写字不端正,不能将生字写好,甚至很多学生书写功底较弱,不能将生字书写连贯。因此教师可以从打好学生学习基础和加强学生生字能力训练两个层次入手进行分层式教学,切实实行因人而异、对号入座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扬学生的优势,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基础知识教学层面中,主要面向的是错别字比较多的学生,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文阅读环节中注意字形、字义,实现在课文阅读中的认识字、熟读字、写字等;而在面对书写字比较潦草的学生时,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后闲暇时间进行字帖练习,并在实际练习中向学生强调笔画练习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3]。

  3.开展特色活动

  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一分部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另一部分则从活动中获得。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单凭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各项情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的活动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生个人发展特长来制定,切实做到活动创设因材施教。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前,教师启发学生上台讲故事,一方面教师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在课前讲故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将平时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人对话中,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目前“课前5分钟演讲”环节在各大地区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逐渐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4]。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制定的演讲流程如下:

  (1)演讲时间:演讲时间被分为两部分,前三分钟学生自由演讲,后两分钟教师根据学生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鼓励。

  (2)演讲内容:初中学生课前演讲的内容有多种,可以是自我介绍、生活喜闻乐见的事、名人故事以及历史故事等等。题材不限,主题自选。

  (3)点评小组:点评小组的成员是学生,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小组学生需要做好充足的资料调查,可以实行以先进带动落后的方式,对演讲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并按照评分标准打分。以相互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素质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重点,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实现学生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也实现了初中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戴智敏.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石艳威.初中最佳作文批改方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孙萍.儒家教育思想对中韩中小学学校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

  黄燕岚


  本文关键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0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