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的培育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8:09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的培育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践共同体是人类学家莱夫(Jean Lave)提出的一种学习形态的隐喻,其突出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领域、共同体、实践对学习者本身的持续性激励作用,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认同一个实践共同体的文化并自愿参与,由观察、模仿等边缘参与到深度交流、解决问题的核心参与过程,即“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目前,实践共同体的理念已经应用于各种职业、专业发展领域的培训中。 研究生科研训练存在缺乏有效交流、缺乏实践研究等问题。本文尝试培育科研训练共同体,旨在整合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学习资源,促使研究生持续参与科研训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科研训练共同体的要素分析、科研训练共同体培育规划设计、科研训练共同体的培育实践、科研训练共同体培育效果说明。 在综述实践共同体的实证案例基础上,第一部分从实践共同体领域、成员、实践、网络四个要素方面进行总结相应培育方法。第二部分是培育规划设计。借鉴温格(EtienneWenger)提出的实践共同体生命周期模型,对实践共同体发展5个阶段的培育问题和相应培育方法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是培育实践。在调查培育对象科研兴趣和困难的基础上,规划了科研训练共同体的领域,设计并组织相应的科研训练共同体实践活动。在培育过程中利用网络工具搭建了成员交流和分享的空间。第四部分采用内容分析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培育效果进行分析。培育效果表明,以实践共同体生命发展周期作为规划方案,以领域、共同体、实践、网络四方面的策略为支持,培育的科研训练共同体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吸引性,部分共同体成员关系社会性良好,科研训练共同体目前尚未能提供成熟的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培育科研训练共同体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持续性和深度。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 培育 研究生 科研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问题提出8-9
  • 1.2 方法与技术9-10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10-11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1
  • 1.5 研究框架11-12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9
  • 2.1 实践共同体的来源、定义、要素12-14
  • 2.1.1 实践共同体的来源12-13
  • 2.1.2 实践共同体的定义和要素13-14
  • 2.2 实践共同体应用案例及总结14-19
  • 2.2.1 实践共同体的应用案例14-15
  • 2.2.2 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总结15-19
  • 第3章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演变过程19-25
  • 3.1 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含义19
  • 3.2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的含义和构成19-20
  • 3.3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演变阶段及培育方法20-25
  • 3.3.1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生命周期的演变阶段20-21
  • 3.3.2 潜伏阶段的培育方法21-22
  • 3.3.3 联合阶段的培育方法22
  • 3.3.4 行动阶段的培育方法22-23
  • 3.3.5 分散阶段和纪念阶段的培育方法23-25
  • 第4章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培育实践准备25-30
  • 4.1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科研基本情况调查25-26
  • 4.1.1 问卷设计25
  • 4.1.2 研究生成员科研训练基本情况25-26
  • 4.2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成员科研困难和兴趣26-27
  • 4.2.1 访谈设计26
  • 4.2.2 访谈结果26-27
  • 4.3 调查和访谈小结27-28
  • 4.4 网络工具和网络策略的选择28-29
  • 4.5 科研训练共同体模型草稿29-30
  • 第5章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培育实践过程30-40
  • 5.1 潜伏阶段培育过程:会见潜在成员和发现共同的兴趣30-31
  • 5.1.1 潜伏阶段培育实践过程30-31
  • 5.1.2 潜伏阶段培育问题和反思31
  • 5.2 联合阶段培育过程:价值的确认和信任感的形成31-34
  • 5.2.1 联合阶段培育实践过程31-34
  • 5.2.2 联合阶段培育问题及反思34
  • 5.3 行动阶段培育过程:有节奏的活动和整理共享技艺库34-39
  • 5.3.1 行动阶段培育实践过程34-38
  • 5.3.2 行动阶段培育问题及反思38-39
  • 5.4 转变阶段和纪念阶段的设想39-40
  • 第6章 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培育效果分析40-57
  • 6.1 培育效果定量分析40-49
  • 6.1.1 公共空间分析41-44
  • 6.1.2 公共空间社会结构分析44-48
  • 6.1.3 公共子空间分析48-49
  • 6.2 培育效果定性分析49-53
  • 6.2.1 新手成员参与感受50-51
  • 6.2.2 积极参与成员参与感受51
  • 6.2.3 合法边缘性参与成员参与感受51-52
  • 6.2.4 核心参与者参与感受和反思52-53
  • 6.2.5 定性分析小结53
  • 6.3 培育实践总结与反思53-57
  • 6.3.1 培育实践总结53-54
  • 6.3.2 培育实践反思与展望54-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3
  • 附录 1 科研训练现状、问题调查量表问卷59-60
  • 附录 2“TPACK-白板-胜任力毕业论文开题”QQ 讨论组会话记录60-63
  • 后记63-6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崔秋灏;在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的问题与建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1期

3 陈俊翰;郑燕林;;基于QQ平台的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09期

4 郑燕林;李卢一;;即时通讯网络支持的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Marlene Scardamalia,张建伟,孙燕青;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3期

6 邓云龙;王耀希;曹知;;“学习共同体”中文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4期

7 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0期

8 郑燕林;李卢一;;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境脉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训练共同体的培育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