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一体两面”师生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7-03-21 20:15

  本文关键词:论“一体两面”师生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师生交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结成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过程,同时也是最活跃、最频繁的人际交往。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对待教师;教师如何发挥,如何看待学生以及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教学改革中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传统上,人们总是把教师和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主体,把二者置于对立面。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引导下,综合国内外对师生观的研究以及西方各教育流派对师生地位的认识,重新认识教育主体。在丰富和完善“主体‘一体两面’”论后,提出实施“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策略等,以为大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提供研究思路。 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阐述了对“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理解以及在大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第一章是绪论,重点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综述,简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第三章详细分析“一体两面”师生观在大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性质、教育主体、实施的观念准备、价值取向和互动途径;第四章从约束与民主、知识与理解、自由与权威、平等与效率、人文与科学五个角度,详细分析大学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五个方面实施“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任何教育过程既有教的成分,又有学的成分,不同的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教’与“学”是同一进程的两个侧面,而不是两个过程。因此,在大学教学中,不要绝对划分教师和学生,与其说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不如说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面。教师既要“教”,也要“学”;而学生既要“学”,也可以“教”,因此,也出现了“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面与“学生”面彼此兼顾,才能为共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大学教学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师生观 “一体两面” 大学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1.3 研究方法13-14
  • 1.2 概念界定14-16
  • 1.2.1 师生观的概念14-15
  • 1.2.2 “一体两面”的概念15
  • 1.2.3 大学教学内涵15-16
  • 1.2.4 “一体两面”师生观的基本概念16
  • 1.3 文献综述16-24
  • 1.3.1 国内关于“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相关研究16-18
  • 1.3.2 西方各教育流派对师生观的研究18-20
  • 1.3.3 关于教育主体的相关研究20-22
  • 1.3.4 研究的缺陷和不足22-24
  • 第2章 “一体两面”师生观的理论基础24-31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24-27
  • 2.1.1 人在现实活动中具有主体能动性24-25
  • 2.1.2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5-26
  • 2.1.3 主体间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26-27
  • 2.2 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观27-29
  • 2.2.1 学生是意义知识的主动建构者27-28
  • 2.2.2 教师是有效教学的指导组织者28
  • 2.2.3 建构主义下的师生关系28-29
  • 2.3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29-31
  • 2.3.1 师生交往是目的性交往与工具性交往的统一29
  • 2.3.2 师生交往行为的本质是对话29-30
  • 2.3.3 运用有效言语行为促成师生达成理解30-31
  • 第3章 大学教学中实施“一体两面”师生观的要求31-49
  • 3.1 把握“一体两面”师生观的基本性质31-33
  • 3.1.1 教育主体惟一性31
  • 3.1.2 教学目标的相通性31-32
  • 3.1.3 教育过程的双边性32-33
  • 3.1.4 教学效果的互惠性33
  • 3.2 确立大学教学中“一体两面”师生观的教育主体33-37
  • 3.2.1 大学教育者的特征33-34
  • 3.2.2 受教育者的特征34-35
  • 3.2.3 大学教学“主体两面”之间的相互认识35-37
  • 3.3 做好“一体两面”师生观实施的主体观念准备37-39
  • 3.3.1 整体素质观37-38
  • 3.3.2 共同成长观38
  • 3.3.3 互相给予观38-39
  • 3.4 秉持“一体两面”师生观实施的行为策略39-45
  • 3.4.1 重视“两面”的重要性39-41
  • 3.4.2 增强“两面”的主体性41-43
  • 3.4.3 调动“两面”的积极性43-45
  • 3.5 遵循“一体两面”师生观实施的互动路径45-49
  • 3.5.1 民主与平等45-46
  • 3.5.2 交流与理解46-47
  • 3.5.3 自由与宽容47-49
  • 第4章 “一体两面”师生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49-65
  • 4.1 教学目标上约束和民主的共生49-52
  • 4.1.1 约束:师生设置自我目标49-50
  • 4.1.2 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决策50-51
  • 4.1.3 在民主和约束中实现自由51-52
  • 4.2 教学内容上知识与理解的共享52-55
  • 4.2.1 知识:师生共同选择“活”的教学内容52-53
  • 4.2.2 理解:师生选择“体验式”的教学内容53-54
  • 4.2.3 在知识与理解中促进成长54-55
  • 4.3 教学方法上自由与权威的互动55-58
  • 4.3.1 自由: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力55-56
  • 4.3.2 权威:合理利用“教师权威”56-57
  • 4.3.3 在自由与权威中寻找协调57-58
  • 4.4 教学评价上平等与效率的互评58-61
  • 4.4.1 公平:师生协商制定评价教师标准58-59
  • 4.4.2 效率:改进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59-60
  • 4.4.3 在公平和效率中找到出路60-61
  • 4.5 教学环境上人文与科学的相融61-65
  • 4.5.1 人文:师生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61-62
  • 4.5.2 科学:为师生共同发展提供“软环境”62-63
  • 4.5.3 在人文与科学中寻找平衡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6期

2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邓秀平;黎平辉;;要素主义师生观对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定位的启示[J];班主任;2008年11期

4 高瑜;刘思佳;;教学交往理性及其实现——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5 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6 黄光扬;;对高校教学评估和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放鸣;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论的哲学反思[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张传燧;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杨天才;李琼;;在新课程理念下建立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3期

10 洪芳;李国庆;;“平等与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论“一体两面”师生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