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5:13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制度变迁:清末(1989-1912)的启蒙时期、民国(1912-1949)的发展时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的停滞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的重建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上的独特之处。 清末大学校长任期制实际上是清政府官员的任期制度,属于短任期制;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任期制度有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安排,属于不固定任期制;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没有专门的大学校长任期制,新中国的大学校长是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与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一样享受终身制;改革开放后,首个专门的大学校长任期制文件出台,大学校长实行实际上的弹性任期制。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变迁进程中,国家法律、规章、政策直接决定了其各个时期的绝大部分制度安排,可以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轨迹贯穿于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历程的始终;在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的进程当中,从清末到民国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分别呈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的一些特征,从制度安排上看,上述变迁均是“好的变迁”,而从民国到建国后的变迁,则表现出鲜明的激进式制度变迁的特征,制度安排上出现了停滞。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四个时期均有着鲜明的制度环境特点,其中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成为影响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的主要因素。上述三种制度环境因素当中,政治因素是核心。政治因素这一抽象的环境因素是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当中的核心因变量,通过大学的自主性、大学校长的身份以及制度变迁路径(制度发展模式)三个中间变量对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安排起到了影响作用。 制度对低交易成本的产权模式的追求决定了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未来的变迁动力是我国大学自主性的变化。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的理想路径。因此,本文提出了进行大学的产权改革,也即逐步落实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路径选择。并进一步提出,职业化的大学校长要求较长的任期、职业化的任内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和保障性的离退任机制。
【关键词】:中国大学校长 任期制 制度变迁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5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5-16
  • 1.1.1 选题的目的15
  • 1.1.2 选题的意义15-16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16-18
  • 1.2.1 大学校长16
  • 1.2.2 任期制16-17
  • 1.2.3 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概念17-18
  • 1.3 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18-24
  • 1.3.1 对大学校长任期时间与连任届数的研究18-21
  • 1.3.2 对中国大学校长任内评价与考核机制的研究21
  • 1.3.3 对中国大学校长离退任机制等其他机制的研究21-24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24-25
  • 1.4.1 研究方法24
  • 1.4.2 研究思路24-25
  • 第二章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历史变迁25-42
  • 2.1 启蒙时期:清末大学校长任期制(1889-1912)25-27
  • 2.1.1 清末大学校长的任期——短任期制25-27
  • 2.1.2 清末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其他制度安排27
  • 2.2 发展时期: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1912-1949)27-38
  • 2.2.1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任期——不固定任期制27-33
  • 2.2.2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任内评价考核机制33-34
  • 2.2.3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激励机制34-36
  • 2.2.4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离退任机制36-38
  • 2.3 停滞时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大学校长任期制(1949-1978)38-40
  • 2.3.1 大学校长实行终身制38
  • 2.3.2 大学校长的任内考核机制——政治审查为主38-39
  • 2.3.3 大学校长的激励机制——平均分配的大锅饭39-40
  • 2.4 转型时期:改革开放至今的大学校长任期制(1978年至今)40-42
  • 第三章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42-59
  • 3.1 清末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环境分析42-44
  • 3.1.1 清朝官学的浓厚遗风42-43
  • 3.1.2 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43-44
  • 3.1.3 对日本制度的仿效移植44
  • 3.2 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环境分析44-48
  • 3.2.1 法制化——大学校长制度的“三权分立”模式45-46
  • 3.2.2 去官僚化——大学校长的学术化与职业化取向46-47
  • 3.2.3 本土化——西方大学制度的移植与耦合47-48
  • 3.3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环境分析48-51
  • 3.3.1 计划性——以“编制”决定任免49
  • 3.3.2 政治性——党委领导下的“革命化”校长49-50
  • 3.3.3 全盘“苏化”——集权化管理模式得以施行50-51
  • 3.4 改革开放至今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制度环境分析51-53
  • 3.4.1 对加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尝试51-52
  • 3.4.2 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探索52-53
  • 3.4.3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视53
  • 3.5 影响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变迁的制度环境因素53-59
  • 3.5.1 政治环境54
  • 3.5.2 文化环境54-55
  • 3.5.3 国际环境55-56
  • 3.5.4 制度环境因素对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作用机制56-59
  • 第四章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改革的路径选择59-66
  • 4.1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现状分析59-61
  • 4.1.1 “行政化”的大学校长难以有长任期59-60
  • 4.1.2 重政绩的评价体系难以培养出一流大学校长60
  • 4.1.3 激励机制的欠缺促成“双肩挑”型大学校长60-61
  • 4.2 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改革的路径选择61-66
  • 4.2.1 大学“去行政化”促使职业化大学校长的诞生61-64
  • 4.2.2 学术话语权的增强催生大学校长任内评价机制64-65
  • 4.2.3 对境外大学制度的借鉴需要结合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65-6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66-68
  • 5.1 研究结论66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66-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71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 导师简介72
  • 作者简介72-73
  • 附件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葛新斌;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法律与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文新,王君丽;对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新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吕向虹;;大学校长该任多久——对哈佛大学校长任期的考察及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应飚,杨潮;克服短效行为,实行弹性任期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邝邦洪;论高校领导的政绩观[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7 刘道玉;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8 栾兆云;;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9 孙正林;;关于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联明;;美国大学校长遴选与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及价值借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