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青海高校大学生道德暴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8:03

  本文关键词:青海高校大学生道德暴力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社会转型客观上也要求道德转型,但由于道德建设明显迟滞于转型期社会的发展,使得在社会的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暴力现象,这对大学生的道德也产生了一定冲击,大学生中道德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发展。大学生道德暴力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失范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该现象进行系统的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现象较缺乏认知了解且态度被动、大学生道德暴力行为具有盲目性、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现象的判断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并着重分析了道德暴力对大学生的危害性;通过四个层面: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来分析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四个层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的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法。通过本研究,为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暴力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9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综述9-13
  • 1.2.1 国内研究综述9-12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14
  • 1.5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14-17
  • 1.5.1 道德与道德失范14-15
  • 1.5.2 暴力与道德暴力15-17
  • 1.6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17-19
  • 第2章 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的现状19-29
  • 2.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19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19-29
  • 2.2.1 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现象的认知和态度19-22
  • 2.2.2 大学生道德暴力行为的特点22-24
  • 2.2.3 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现象的判断24-26
  • 2.2.4 道德暴力现象对大学生的危害性26-29
  • 第3章 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的成因29-37
  • 3.1 外在客观因素30-34
  • 3.1.1 社会原因30-31
  • 3.1.2 学校原因31-33
  • 3.1.3 家庭原因33-34
  • 3.2 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34-37
  • 3.2.1 从众心理驱使34-35
  • 3.2.2 道德的优越感35-36
  • 3.2.3 法律意识淡薄36-37
  • 第4章 防范大学生道德暴力现象的对策37-43
  • 4.1 强化政府职责,优化社会坏境37
  • 4.2 加强媒体新闻伦理规范,促使媒体客观公正报道事实37-38
  • 4.3 增强家庭道德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现象的认知38-39
  • 4.3.1 增强家庭道德教育的主动性38-39
  • 4.3.2 生活化的家庭道德教育39
  • 4.4 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9-41
  • 4.4.1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39-40
  • 4.4.2 完善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暴力认知教育40-41
  • 4.4.3 重视从法律教育角度,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暴力的认识41
  • 4.5 增强大学生自律意识,,防范道德暴力现象的发生41-43
  • 4.5.1 树立道德暴力是不道德的观念41-42
  • 4.5.2 提高道德暴力认知能力42
  • 4.5.3 培养宽容的心态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附录47-50
  • 作者简介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圣,道小琴;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白树震;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价值目标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3 杨建萍;转型期大学生道德焦虑现象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吴田田,吴惠忠;扬善祛恶,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5 余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温世明;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提高的因素[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7 刘建芬;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几种不健康心理[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徐秉国;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制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07期

9 张淑娣,付多成;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周丽华;试论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利;;大学生道德需求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莉;毛兰平;聂衍刚;;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对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燕;王磊;;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玉君;;大学生道德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云强;邹聪;郭本禹;;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人生叙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吴玮;岑国桢;;大学生道德提升感状况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奚明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N];吉林日报;2014年

2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岳麓区基地 中南大学基地 执笔人 徐建军 刘建华 姜国俊 赵杰;区校共建当代大学生道德高地[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焦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婷 通讯员 王小民 张东;人是要有点精神的[N];浙江日报;2011年

5 吴启迪(作者为同济大学校长);教育是国家腾飞的发动机[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艳菊;现阶段大学生道德实践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婷婷;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京慧;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云;高校大学生道德惩罚及其价值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5 陈颖;大学生道德及其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黄笑伟;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的冲击与应对[D];山东大学;2007年

7 蔡雯;和谐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的审视与构建[D];西北大学;2012年

8 毛伟;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成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晰文;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翔宇;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青海高校大学生道德暴力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0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