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3:00

  本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承接者,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与长盛不衰。自2009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入学以来,“90后”大学生具有的时代特征及独特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探究“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本文基于系统研究“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相关理论,界定“90后”大学生的概念和个人品德内涵,分析“90后”大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能力、消费观与审美观、感恩意识等有别于往代大学生的鲜明特征,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实现“90后”大学生社会化、解决“90后”大学生品德失范、塑造“90后”大学生立身处事成才等方面探讨加强“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量化研究,在肯定“90后”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政治观、道德责任意识及志愿者精神等个人品德基本面良好的同时,剖析存在的抗挫折能力差、价值取向趋于务实、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和知行不一等个人品德失范问题以及制约“90后”大学生品德建设的关键因素,从网络和媒体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导向等社会道德维度,大学生德育观念、大学生德育内容、大学生德育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高校维度,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维度,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自省自察、个人道德修养自觉性等大学生个人修养维度,全方位、立体式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个人品德 建设 道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3
  • 1.1.1 研究目的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8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18-20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3.3 创新之处19-20
  • 2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相关理论概述20-31
  • 2.1 “90后”大学生界定与特征20-23
  • 2.1.1 “90后”大学生界定20
  • 2.1.2 “90后”大学生有别于往代突出特征20-23
  • 2.2 个人品德的内涵23-27
  • 2.2.1 个人品德的概念及特征23-24
  • 2.2.2 个人品德的构成要素24-26
  • 2.2.3 个人品德与“三德”的关系26-27
  • 2.3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必要性27-30
  • 2.3.1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27-28
  • 2.3.2 推进高校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体系建设的需要28
  • 2.3.3 解决“90后”大学生品德失范的需要28
  • 2.3.4 塑造“90后”大学生立身处事成才之本的需要28-29
  • 2.3.5 实现“90后”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分析31-57
  • 3.1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的主流健康积极向上31-42
  • 3.1.1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1-34
  • 3.1.2 政治观积极正确,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34-37
  • 3.1.3 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37-40
  • 3.1.4 积极参加志愿公益活动,具有高尚的志愿者精神40-42
  • 3.2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42-52
  • 3.2.1 道德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42-44
  • 3.2.2 功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趋于务实44-48
  • 3.2.3 个人主义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弱化48-50
  • 3.2.4 知行不一,道德行为有待提升50-52
  • 3.3 “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问题的原因52-56
  • 3.3.1 高校个人品德教育不足52-53
  • 3.3.2 独生子女家庭背景影响与家庭教育异化53-54
  • 3.3.3 品德发展受社会多元经济文化影响波动大54-55
  • 3.3.4 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影响55-56
  • 3.3.5 “90后”大学生道德自律性差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4 加强“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途径57-71
  • 4.1 从社会道德维度加强个人品德建设57-62
  • 4.1.1 优化网络环境57
  • 4.1.2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7-58
  • 4.1.3 强化社会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58-59
  • 4.1.4 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教育功能59-60
  • 4.1.5 国内外传统美德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借鉴60-62
  • 4.2 从学校自身维度加强个人品德建设62-66
  • 4.2.1 转变个人品德教育观念62
  • 4.2.2 丰富个人品德教育内容62-63
  • 4.2.3 创新个人品德教育方法63-65
  • 4.2.4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65-66
  • 4.3 从重视家庭教育维度加强个人品德建设66-68
  • 4.3.1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66
  • 4.3.2 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66-67
  • 4.3.3 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67-68
  • 4.4 从注重“90后”大学生个人修养维度加强个人品德建设68-70
  • 4.4.1 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68
  • 4.4.2 努力省察自身的不良品德68-69
  • 4.4.3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69-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76-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 致谢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鸿飞;;中国传统家训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启示[J];成功(教育);2008年04期

2 谢明慧;谈传统修养论中关于强化个人道德修养的现代借鉴[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吴昌政;;大学德育的价值取向[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4 廖小平;;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5 徐悦;;和谐文化视角下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统一[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6 樊华;;个人品德建设的时代价值及其着力点[J];党史文苑;2009年14期

7 陈龙彪;;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周政龙;杨顺榆;;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Z1期

9 葛桦;;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晓兰;马锐;;当代大学生和谐价值观教育与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3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