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国内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特征及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7:22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特征及趋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发布“美国最好的大学”排名,之后英国、德国、加拿大、中国等众多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大学排名,大学排名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并逐渐成为评估大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帮助学生择校、引导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流向,促使大学发现自身问题、加强大学之间的竞争、引起社会对大学的关注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大学排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广遭质疑,而这一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构成大学评价的基础,是排行榜质量的关键,对排行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各排名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类和多维度分析,追溯其发展演变历程,寻求其共性、个性特征,进而探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首先,在针对所研究对象可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之上、各个排名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历史沿革以及它们的显著影响力,选取了国内外十二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分析模式,深入具体地介绍了各个排名指标体系的产生时间、演变历程、排名理念、指标权重构成及变化、并融入其个性特征。其次,在对各个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处理定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比较的过程,得出各个排名指标系的七个共性特征,分别为一级指标趋向一致,综合性较强;以投入、产出指标为主导,过程指标略有涉及;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差异明显;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设置合理;逐步重视定性指标;增设国际化评价指标;排名结果采用数字排名等。同时,在深入理解各个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指导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的健康发展,其发展趋势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加注重自身特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加侧重产出指标;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重视相对量指标;明确自身定位,合理确定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匹配合理:国际化趋势明显;分组排名逐步将替代名次排列。最后,对我国高水平的大学建设也分别提出了建议: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战略;加大经费投入,注重产出效益;重视规模效应,坚持特色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提高;培养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 可以看出大学排名作为反映大学质量内涵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大学排名,但必须尽力完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排名 排名指标体系 个性特征 共性特征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一、导论10-15
  • (一) 问题提出10-12
  • 1. 研究背景10-11
  • 2. 研究问题11
  • 3. 研究目的11-12
  • (二) 研究思路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1. 文献研究法12
  • 2. 比较分析法12-13
  • (四) 基本概念13-15
  • 1. 大学排名13
  • 2.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13-15
  • 二、文献综述15-21
  • (一) 大学排名实践活动概述15-18
  • 1. 大学排名实践的历史进程及发展15-16
  • 2. 大学排名的相关研究16-18
  • (二)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18-20
  • 1.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基本理论的研究18-19
  • 2.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19-20
  • (三) 研究述评20-21
  • 三、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分析方法21-23
  • (一) 研究对象选取的依据21
  • 1. 技术层面21
  • 2. 排名主体层面21
  • 3. 影响力与稳定性层面21
  • (二)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分析模式21-23
  • 1. 系统模式22
  • 2. 演绎模式22
  • 3. 归纳模式22-23
  • 四、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介绍23-45
  • (一) 我国官方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25-29
  • 1.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25-27
  • 2.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27-29
  • (二) 国内四大民间大学排名指标体系29-37
  • 1. 2010年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29-31
  • 2. 2012—2013年武汉大学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大学)31-34
  • 3. 2013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34-35
  • 4. 2013年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指标体系35-37
  • (三) 全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37-39
  • 1.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指标体系37-38
  • 2. 2012—2013年THE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38-39
  • (四) 2013年欧盟U—Multirank大学排名指标体系39-40
  • (五) 国外民间大学排名指标体系40-45
  • 1. 201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40-42
  • 2. 2013年麦克林加拿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42-43
  • 3. 2013年CHE德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43-45
  • 五、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共性特征45-62
  • (一) 一级指标趋向一致,综合性较强45-48
  • (二) 以投入、产出指标为主,过程指标略有涉及48-54
  • (三) 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差异明显54-56
  • (四) 教学与科研指标权重设置合理56-57
  • (五) 逐步重视定性指标57-59
  • (六) 增设国际化评价指标59-60
  • (七) 排名结果采用数字排名60-62
  • 六、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62-67
  • (一)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注重自身特色62-63
  • (二)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加侧重产出指标63-64
  • (三)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重视相对量指标64
  • (四) 明确自身定位,合理确定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64-65
  • (五)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匹配合理65
  • (六) 国际化趋势明显65-66
  • (七) 分组排列逐步替代名次排列66-67
  • 七、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示67-71
  • (一) 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战略67-68
  • (二) 加大经费投入,注重产出效益68
  • (三) 重视规模效应,坚持特色发展68-69
  • (四) 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提高69-70
  • (五) 培养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70-71
  • 八、结语71-73
  • (一) 创新之处71
  • (二) 不足之处71-73
  • 参考文献73-78
  • 致谢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云;对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京;;大学排名应融入特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02期

3 辛彦怀,胡小元;我国大学排序的历史与现状[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4 赵凤娟;;中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5 温正胞;;“大学排行榜”:商业抑或科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朱中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途径[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7 张旺;;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影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年01期

8 刘淑芸;;新一轮“合格评估”方案改进与决策情势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9 宣小红;林清华;谭旭;伊凡;;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盛大林;;大学排行榜:不能因“潜规则”而剥夺“表达权”[J];教育与职业;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特征及趋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5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