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7:1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承担起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自然的责任。其中,自我责任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核心。因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有可能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负责。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缺失却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他们人生态度较为积极,家庭责任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对目前的人类处境认识清醒,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利己主义思想,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让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的责任,就成为摆在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教育任务了。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担负起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任。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概述。首先从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相关概念入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诠释。其次,对养成教育进行了解读。最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设定。 第二部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紧迫性。文章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缺失,并从学校教育的虚化,家庭教育的偏失,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等方面对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迫切性。 第三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文章构建了一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建立一个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继而使社会责任感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一种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并外化为其生活实践中负责任的行为,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养成教育 实施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概述12-19
  • 第一节 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解析12-16
  • 一、 责任与责任感12-15
  •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15-16
  • 第二节 养成教育概述16-17
  •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目标设定17-19
  • 第二章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紧迫性19-37
  •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缺失19-29
  • 一、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19-20
  • 二、 调查结果统计20-26
  • 三、 小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与缺失26-29
  •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探究29-33
  • 一、 学校教育的虚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直接原因29-30
  • 二、 家庭教育的偏失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30-31
  • 三、 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内在原因31-32
  • 四、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根本原因32-33
  •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迫切性33-37
  •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33
  •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33-34
  •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现实需要34-35
  • 四、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35-37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37-50
  • 第一节 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37-41
  • 一、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37-39
  • 二、 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为主线,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39-40
  • 三、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着力点,促进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内化40-41
  • 第二节 以家庭教育为重点,增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41-43
  • 一、 家长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41-43
  • 二、 家庭要创设责任情境,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3
  • 第三节 以自我教育为核心,增强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43-46
  • 一、 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44-45
  • 二、 采用多种自我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志力45-46
  • 第四节 以社会教育为落脚点,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力46-50
  • 一、 政府要加快制度建设,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能力提供制度保障47-48
  • 二、 传媒要加强舆论宣传,,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48
  • 三、 社会各界要参与其中,为锻炼大学生社会责任能力创造必要条件48-50
  • 结论50-51
  • 注释51-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7-58
  • 致谢58-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沁麟;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心养成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陈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