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18:01

  本文关键词: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高涨,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大学生就业焦虑日益凸显,就业焦虑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国家教育部也下达文件要求各个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突出作用。在新的时期,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大学生就业时期产生的焦虑问题时,可以从新的领域——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本文以就业焦虑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作为基石,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产生原因,进一步深入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融汇贯穿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就业焦虑起到更好的缓解作用。文章总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研究基础。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论文整体的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理论铺垫,交待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首先是对焦虑的含义以及分类做出阐释,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就业焦虑的概念及作用;其次是对积极心理学做了较全面的论述,涵盖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影响、主要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产生在和平年代,转变过去对消极的偏重关注,发现人类积极因素同样重要,提出要提升人类的主观幸福感,培养积极情绪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特质以及构建积极组织环境系统,全方位立体地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和品质,创造美的生活。最后是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分析,得出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上的启示,积极心理学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实情况以及原因分析,是对策研究提出的依据。本文主要侧重于就业焦虑的对策研究,作者希望能够给予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更多可以广泛运用的对策,对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实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关键字搜索,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做了综合分析以及原因探索,为后文对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是对策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和创新点所在。针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分别从构建积极的就业情绪、建立健康的人格品质以及建立全面的就业支持系统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就业焦虑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7
  • 1.1 选题依据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的难点16
  • 1.4.2 研究的创新点16-17
  • 第2章 相关概念论述及理论依据17-30
  • 2.1 焦虑17-19
  • 2.1.1 焦虑的含义17-18
  • 2.1.2 焦虑的分类18-19
  • 2.2 就业焦虑19-21
  • 2.2.1 就业焦虑的概念19-20
  • 2.2.2 就业焦虑的作用20-21
  • 2.3 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其启示21-30
  • 2.3.1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影响21-22
  • 2.3.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2-26
  • 2.3.3 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启示26-30
  • 第3章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分析30-39
  • 3.1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基本情况30-33
  • 3.1.1 大学生就业焦虑呈现中等偏高趋势30-31
  • 3.1.2 个人情绪的两极性与就业焦虑呈相关性31
  • 3.1.3 个体人格特质的健康性与就业焦虑呈正相关性31-32
  • 3.1.4 群体组织的就业支持程度与就业焦虑呈负相关性32-33
  • 3.2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分析33-39
  • 3.2.1 主观层面上个人情绪消极性33-35
  • 3.2.2 个体层面上人格特质不完善35-36
  • 3.2.3 群体层面上就业支持不全面36-39
  • 第4章 运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39-52
  • 4.1 主观层面上指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就业情绪39-45
  • 4.1.1 提升主观幸福感39-42
  • 4.1.2 感受流畅体验42-43
  • 4.1.3 构建乐观解释风格43-45
  • 4.2 个体层面上指引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品质45-48
  • 4.2.1 塑造智慧的人格品质45-46
  • 4.2.2 培养勇气的人格品质46-47
  • 4.2.3 拥有仁爱的人格品质47
  • 4.2.4 形成节制的人格品质47-48
  • 4.3 群体层面上为大学生建立全面的就业支持系统48-52
  • 4.3.1 政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48-49
  • 4.3.2 企业合理配置资源49-50
  • 4.3.3 学校建立就业指导网络50-51
  • 4.3.4 家庭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51-52
  • 结论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涛;;音乐硕士研究生扩招现状与分析[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2 梁晓燕;梁栋青;;大学生职业期望、应对方式和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3 刘芳;郝红军;;河南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1年03期

4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谭彩云;何昭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彭丽丽;;成都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7 庞超波;王洪礼;;积极干预及其对预防中学生学习焦虑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年27期

8 陈浩彬;苗元江;;积极心理学:为幸福人生奠基[J];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9 裴利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年23期

10 刘燕;李晓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9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