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三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其贯彻路径

发布时间:2017-04-16 06:15

  本文关键词:“三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其贯彻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即“三自信”。“三自信”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都成为了党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时期党的理论又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三自信”的提出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内容,不但丰富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和各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寻找“三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路径则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在对“三自信”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还设想将“三自信”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促进大学生“三自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力图将大学生个体人生自信的确立与“三自信”教育结合起来。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三自信”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内涵,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坚持“三自信”的重大意义;第二章着力于“三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保证目标实施的针对性和达成的有效性,重点分析了“三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承担者的新要求;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三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路径。一方面,要推进“三自信”的理论教育,不断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开展“三自信”的社会实践,动员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履“三自信”。也就是说,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坚定“三自信”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个人自信,并引导他们将个人自信上升为国家自信,以达到“三自信”与大学生的自信相统一
【关键词】:“三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要求 贯彻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8
  •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10-12
  • 1、 问题的提出10-11
  • 2、 课题的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综述12-16
  • 1、 “三自信”的理论依据与来源12-13
  • 2、 “三自信”的内涵分析13-15
  • 3、 坚持“三自信”的意义15
  • 4、 “三自信”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5-16
  • (三)研究方法16-17
  • (四) 创新与不足17-18
  • 一、 “三自信”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18-26
  • (一) “三自信”提出的社会背景18-21
  • 1、 国内外的复杂形势18-19
  • 2、 多元社会思潮互渗19-20
  • 3、 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形势20-21
  • (二) “三自信”的理论内涵21-23
  • 1、 道路自信21-22
  • 2、 理论自信22-23
  • 3、 制度自信23
  • (三) “三自信”提出的重要意义23-26
  • 1、 “三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23-24
  • 2、 “三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24-25
  • 3、 “三自信”能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25-26
  • 二、 “三自信”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6-36
  • (一)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新要求26-28
  • 1、 确立了大学生“三自信”的新目标26-27
  • 2、 与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相融通27
  • 3、 保证目标实施的针对性和达成的有效性27-28
  • (二)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新要求28-32
  • 1、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28-29
  • 2、 突出“三自信”教育内容特点29-30
  • 3、 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0-32
  • (三)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新要求32-36
  • 1、 夯实“三自信”的思想理论基础32-34
  • 2、 深入掌握“三自信”的教育内容34-35
  • 3、 全面组织“三自信”的教育教学35-36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三自信”的路径36-53
  • (一) 推进“三自信”的理论教育36-40
  • 1、 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6-37
  • 2、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37-38
  • 3、 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38-40
  • (二) 开展“三自信”教育的社会实践40-48
  • 1、 以“三自信”实践育人40-41
  • 2、 “三自信”实践育人的要求41-45
  • 3、 以“三自信”实践育人的具体措施45-48
  • (三) “三自信”与大学生的自信相统一48-53
  • 1、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49
  • 2、 帮助大学生全面地增强个人自信49-50
  • 3、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自信融入国家自信50-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三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其贯彻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0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