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3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育界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际角度,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其教育方式的简单话,教育路劲的落后等问题都要进行研究和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是否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落实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实现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渠道。 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建设的问题。第一部分,从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现状等方面,说明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德育根本任务,有利于加强高校德育改革,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第二部分,界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阐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由于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投入不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时代变化,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出现职业价值观偏差、实效性差,途径实施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第四部分,归纳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以人为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到教育效果,注重社会适应性,和全方位全渠道的职业教育途径的思路。第五部分,以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基础,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校企结合,校园文化的熏陶和网络教育的配合,让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走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让职业道德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好的道德环境。 为了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为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本位是对目前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依据,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当前形势和学生需求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给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与启示,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道德 德育 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12-16
  • 1.1.1 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12-13
  • 1.1.2 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13-16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6-18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18
  • 1.3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18-19
  • 1.3.1 研究对象18
  • 1.3.2 研究思路18
  • 1.3.3 研究方法18-19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9-20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创新之处20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20-25
  • 1.5.1 国内研究现状20-23
  • 1.5.2 国外研究现状23-25
  • 第2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25-31
  • 2.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界定25-28
  • 2.1.1 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25-27
  • 2.1.2 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27-28
  • 2.2 区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28-31
  • 2.2.1 普通高校与职高的区别28-29
  • 2.2.2 本科与职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实条件的差别29-31
  • 第3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现状与问题31-46
  • 3.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31-38
  •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31-32
  • 3.1.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32-38
  • 3.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38-42
  • 3.2.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途径实效性差38-39
  • 3.2.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实施目标不明确39-40
  • 3.2.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缺乏创新40-41
  • 3.2.4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实施缺乏专业师资41-42
  • 3.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2-46
  • 3.3.1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和投入不够42
  • 3.3.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42-43
  • 3.3.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来源的局限性43-44
  • 3.3.4 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时代变化44-45
  • 3.3.5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科学45-46
  • 第4章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比较与借鉴46-53
  • 4.1 中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比较46-49
  • 4.1.1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途径46-47
  • 4.1.2 中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区别47-49
  • 4.2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借鉴49-53
  • 4.2.1 职业德教育途径实施原则以人为本49-50
  • 4.2.2 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50-51
  • 4.2.3 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功能51-52
  • 4.2.4 开辟多种职业道德教育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教育52-53
  • 第5章 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索53-62
  • 5.1 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53-55
  • 5.1.1 教材内容上的渗透54
  • 5.1.2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54-55
  • 5.2 校企结合教学的实践教学途径55-58
  • 5.2.1 企业资源员工参与专业课教学56-57
  • 5.2.2 企业管理人员定期讲座57-58
  • 5.3 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58-60
  • 5.3.1 加强校训为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58-59
  • 5.3.2 校园活动中进行团队精神教育59-60
  • 5.4 构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60-62
  • 5.4.1 用网络舆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讨论60
  • 5.4.2 网络上优秀榜样进行传帮带60-62
  • 结论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1
  • 附录一69-71
  • 附录二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红;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2 吉芳芳;;美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4期

3 刘红秋;李金宝;;略论高校德育教学中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徐华;;校企文化互动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2007年08期

6 谢四平;强化知行合一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8 赵清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力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6期

9 曲涛;;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10 江新华;德育概念泛化是影响德育有效性的理论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1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