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6:05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规模和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高校内部控制在保障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各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作用上越来越明显,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但最近几年,部分高校因过度融资引发的财务风险及一系列高校经济案件说明,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一般企业、金融机构等盈利组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相对成熟。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国家接轨,内部控制理论与应用在我国上升到新的层面。对于高校等非盈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理论。因此,为了促进高校内部控制理论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将内部控制活动与实践的相结合,研究高校的内部控制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理论研究不能完全满足实践需求,本文回顾了内部控制发展历程,概述内部控制理论基础,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本质各特征,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剖析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选取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最新成果作参考,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出发,用两个层次划分高校内部控制要素,第一层次要素包括高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第二个层次为第一层次要素的细化,包括17个要素。尝试性的构建了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理论框架,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A高校内部控制为应用实例检验其有效性。 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意义以及结构与框架等;第二、三、四章是理论部分:一是对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总结出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二是分析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结合高校频发的经济案件分析了我国高校内控的现状,这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前提;三是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进行了尝试性构建,并对其控制体系要素进行了细分;第五章是应用模型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部分,主要是从控制环境等五要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发展。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框架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引言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意义14
  • 1.5 研究结构与框架14-16
  • 第2章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16-24
  • 2.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16-17
  • 2.2 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础17-19
  • 2.2.1 控制论17-18
  • 2.2.2 系统论18
  • 2.2.3 信息论18-19
  • 2.2.4 委托——代理理论19
  • 2.3 内部控制的本质和特征19-21
  • 2.3.1 内部控制的本质19-20
  • 2.3.2 内部控制的特征20-21
  • 2.4 内部控制理论体系21-24
  • 2.4.1 内部控制目标21
  • 2.4.2 内部控制体系理论框架21-24
  • 第3章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24-34
  • 3.1 高校内部控制特点24-26
  • 3.1.1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义24
  • 3.1.2 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24-25
  • 3.1.3 高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25-26
  • 3.2 国内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26-27
  • 3.2.1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发展历程26
  • 3.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内涵26-27
  • 3.3 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27-32
  • 3.3.1 高校经济案件分析27-29
  • 3.3.2 高校内部控制现状29-32
  • 3.4 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32-34
  • 第4章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34-42
  • 4.1 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目标34-35
  • 4.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35-36
  • 4.3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要素构建框架36-42
  • 4.3.1 控制环境要素36-37
  • 4.3.2 风险评估要素37-38
  • 4.3.3 控制活动要素38-39
  • 4.3.4 信息与沟通要素39
  • 4.3.5 监控要素39-42
  • 第5章 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42-51
  • 5.1 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介绍42-43
  •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下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43-47
  • 5.3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应用实例47-51
  • 5.3.1 A 高校简介47
  • 5.3.2 A 高校内部控制基本情况47-48
  • 5.3.3 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 A 高校的应用48-51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51-56
  • 6.1 结论51-52
  • 6.2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议52-56
  • 6.2.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52
  • 6.2.2 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52-53
  • 6.2.3 完善内部控制流程53
  • 6.2.4 建立和完善高校信息沟通制度53-54
  • 6.2.5 强化内部监控,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汪惠兰;;高校内部控制缺陷浅析[J];财会通讯;2010年08期

3 宁宏茹;孙红梅;;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刍议[J];财会月刊;2006年06期

4 王雪峰;;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探析[J];财会月刊;2008年12期

5 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美婵;;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探讨[J];经济师;2009年05期

7 苏少辉;;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J];会计师;2010年09期

8 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01年09期

9 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10 陈志斌;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会计研究;2004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8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