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5:05

  本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学习力,影响学习力的因素很多,顺应力被研究者视作提升学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顺应力是人们在遭遇困难和压力等不利因素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性。当人们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发生变化时,其顺应力也会发生变化。师范生是面向未来的教师,他们的顺应力不仅影响到自身学习力的构建,而且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而调查发现师范生自主性不强、缺少社会沟通能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顺应力普遍较弱。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顺应力提升方法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试图对师范生顺应力的提升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我们得出顺应力的四个构成要素:目标感、自主性、社会胜任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在探讨小组合作能够为四个构成要素带来什么变化之后,提出了小组合作提升顺应力的过程模型:通过明确的分组、责任分工、任务的设定、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目标感;通过自己动手、建立档案袋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动手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胜任力;通过情景创设、小组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的知识条件化、熟练化和系统化,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授课教师和环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后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方式,实验班级采用以上小组合作的策略进行教学,而对照班级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演示”的方式,通过两个班级的前后顺应力的对比,检验其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师范生顺应力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在构成要素方面,顺应力的自主性和社会胜任力两个构成要素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目标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构成要素没有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得出:目标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的原因在于小组合作设计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在小组合作时应该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注意小组合作中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教授具体的解决问题策略,并且注意小组中男女成员之间的比例。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把顺应力的提升与新课改中提出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师范生的顺应力,为顺应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提升顺应力的过程模型,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社会胜任力得到提升,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具体、可实施的方案。
【关键词】:顺应力 小组合作 现代教育技术 师范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顺应力:学习力的重要构成要素10
  • 1.2 顺应力:师范生的基本需求10-12
  • 1.2.1 顺应力:时代与教育所需11
  • 1.2.2 顺应力:师范生学习成长的保障11-12
  • 1.3 师范生的顺应力分析12-15
  • 1.3.1 师范生顺应力的缺失12-14
  • 1.3.2 师范生顺应力提升方法的缺失14-15
  • 第2章 顺应力的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15-24
  • 2.1 顺应力内涵建构15-17
  • 2.1.1 顺应力的起源15-16
  • 2.1.2 顺应力语义解读16-17
  • 2.2 顺应力的四大特征17-18
  • 2.3 顺应力的四个构成要素18-21
  • 2.3.1 构成要素的概念界定19
  • 2.3.2 构成要素的关系分析19-21
  • 2.4 顺应力提升的理论支持21-24
  • 2.4.1 目标动机理论——对学生目标感的支持21
  • 2.4.2 主体性教育理论——对学生自主性的支持21-22
  • 2.4.3 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对学生社会胜任力的支持22
  • 2.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支持22-24
  • 第3章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机理分析24-28
  • 3.1 小组合作促进顺应力提升的可能性24-25
  • 3.1.1 小组合作本身能够提升顺应力24
  • 3.1.2 信息化工具丰富了小组合作24-25
  • 3.2 小组合作能为顺应力提升带来什么?25-28
  • 3.2.1 目标感层面25
  • 3.2.2 自主性层面25-26
  • 3.2.3 社会胜任力层面26
  • 3.2.4 问题解决层面26-28
  • 第4章 小组合作提升顺应力的过程模型28-39
  • 4.1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目标感29-30
  • 4.1.1 呈现目标、确定分组29
  • 4.1.2 设定任务、培养兴趣29-30
  • 4.2 小组合作中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性30-32
  • 4.2.1 激发兴趣,增强个人主体意识31
  • 4.2.2 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31
  • 4.2.3 建立档案袋,培养个人反思能力31-32
  • 4.3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社会胜任力32-34
  • 4.3.1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32-33
  • 4.3.2 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3-34
  • 4.4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4-36
  • 4.4.1 明确需求、创设情境34-35
  • 4.4.2 小组练习,促成知识条件化、熟练化和系统化35-36
  • 4.4.3 多元评价、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36
  • 4.5 小组合作提升顺应力的其他要求36-39
  • 4.5.1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36-37
  • 4.5.2 对课堂环境的要求37-39
  • 第5章 小组合作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案例设计39-54
  • 5.1 小组合作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课时安排39-40
  • 5.2 小组合作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案例设计40-46
  • 5.2.1 课题一:小组分组40-42
  • 5.2.2 课题二:制作电子小报42-45
  • 5.2.3 课时三:Flash逐帧动画45-46
  • 5.3 小组合作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效果研究46-54
  • 5.3.1 小组合作实验设计模式47-48
  • 5.3.2 顺应力提升的实验过程48-49
  • 5.3.3 顺应力提升的效果分析49-54
  • 第6章 小组合作之于顺应力的研究启示54-58
  • 6.1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顺应力提升的效能54-55
  • 6.1.1 小组合作提升了师范生的自主性54-55
  • 6.1.2 小组合作提升了师范生的社会胜任力55
  • 6.2 小组合作学习在提升顺应力方面的思考55-56
  • 6.2.1 小组合作在提升师范生目标感方面的思考55-56
  • 6.2.2 小组合作在提升师范生解决问题方面的思考56
  • 6.3 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总结与展望56-58
  • 附录A58-60
  • 附录B60-70
  • 参考文献70-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书生;杨欢;;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杨爱鑫;;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3 张庆林;怎样掌握知识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08期

4 段兵兵;;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04期

5 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6 刘劲松;;论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与培养[J];江苏高教;2013年04期

7 谷力;;学习力——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8 王秀希;高玉红;刘卫洁;谢巧玲;;复原力和生活事件对邯郸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5期

9 吴东晓;社会胜任力理论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10 徐慊;郑日昌;;国外复原力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师范生顺应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8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