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17:4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际冲突,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解决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化会水平和冲突问题解决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所得结果和概念丰富了人际冲突理论的构建,为人际冲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和建议,为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个体解决人际冲突提供了实证参考。 在研究中,笔者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大学生同学间的人际冲突现状,包括人际冲突事件、人际冲突原因、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冲突的结果四个维度。研究选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70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是256份。对问卷结果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大学生人际冲突事件主要是宿舍生活事件。 2.宿舍成员和同班同学是大学生人际冲突对象的频发区。 3.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自身利益受损与评优争先竞争较少,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功利性比较少;在冲突原因中,价值观差异、性格类型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所占比例较大。心情不好、沟通不畅、其它,这几项比例没有太大差异。 4.大学生在人际冲突时,主要采取的应对方式为主动沟通和以理抗争。 5.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结果多为冰释前嫌,其次是冲突缓和,心有隔阂,最后是不再交往。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冲突结果的分析,笔者从学校教育与管理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以下比较有针对性的建议:1.重视对大学生的冲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冲突观。2.构建冲突教育与援助平台,为大学生解决人际冲突问题提供指导。3.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弹性化组合宿舍成员。4.制定科学的评优标准,,公开化、透明化执行学生评优工作。5个体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6.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要学会“借力”。7.学生个体要充分利用同辈间的经验交流。
【关键词】:人际冲突 大学生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 引言9-15
  • (一) 问题提出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三) 研究假设10
  • (四) 理论视角10-12
  • (五) 概念界定12-15
  • 二、 文献综述15-22
  • (一) 关于人际冲突类型的研究15-17
  • (二) 关于人际冲突根源的研究17-18
  • (三) 关于人际冲突过程的研究18-20
  • (四) 关于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20-22
  • 三、 大学生人际冲突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22-28
  • (一) 大学生人际冲突事件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22-23
  • (二)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对象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23-24
  • (三)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原因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24-25
  • (四)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25-26
  • (五)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结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6-28
  • 四、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28-41
  • (一) 冲突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28-32
  • (二) 人际冲突对象的影响因素分析32-33
  • (三) 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33-35
  • (四) 人际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35-41
  • 五、 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相关因素讨论41-44
  • (一) 冲突事件的相关因素讨论41
  • (二) 冲突原因的相关因素讨论41-42
  • (三) 冲突处理方式的相关因素讨论42
  • (四) 冲突应对结果的相关因素讨论42-44
  • 六、 关于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几点建议44-51
  • (一) 学校教育与管理层面44-47
  • (二) 学生个体层面47-50
  • (三) 结语50
  • (四) 本研究的不足50-51
  • 注释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 154-57
  • 附录 257-58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杨玉洁;;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吕欣;;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广学;杨秀梅;;冲突与和谐——我国转型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9 陈静;李卫东;;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基于广东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梅翠竹;齐玉龙;周纯先;周占伟;张玉媛;孔刚;芈静;鲁静;;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萌;欧阳胜权;熊玲;;浅议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7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孙来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归因及破解思路——基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反思[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久旭;;社会冲突视角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雪松;3~5岁幼儿合作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0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