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7 19:11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教师素质及素质结构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连大学3550名大学本科生关于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素质表现特征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的素质表现特征,构建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结构理论、高校教师的自我提高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课堂教学
        (二) 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
        (三) 教师素质
        (四) 教师的素质结构
            1. 师德
            2. 知识
            3. 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一) 实践意义
        (二) 理论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一) 国内研究概况
        (二) 国外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一、理论建构
    二、被试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四、研究过程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预测的结果分析
        (一) 预测项目组成
        (二) 问卷的信度
        (三) 问卷的效度
        (四) 项目分析
    二、正式施测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的信度
        (二) 问卷的效度
        (三) 重测信度
        (四) 项目分析
    三、差异检验
        (一) 专业差异的F检验
        (二) 年级差异的F检验
        (三) 性别差异的T检验
    四、项目得分排序
    五、各维度均值
第四部分 讨论
    一、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
    二、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各维度特征变量的分析
    三、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三个维度重要性的分析
    四、对不同类型学生关于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各维度特征变量认识差异的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一、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总结
    二、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各维度特征变量的总结
    三、对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三个维度的重要性的总结
    四、对不同类型关于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各维度特征变量认识差异的总结
第六部分 研究对策
    一、以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为借鉴提高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科学性的认识
    二、加强高校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一) 使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二) 使教师教育与教师的专业特性相结合
    三、实现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 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二) 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研讨制度
        (三)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个性化指导制度
英文摘要
注释
附: 使用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J]. 唐代喜,蒋伟进.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04)
[2]对21世纪一流大学教师素质的思考[J]. 朱仁宝,吴雪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02)
[3]教师成长与教师教育——对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一点思考[J]. 吴晓冬.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01)
[4]面向21世纪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系──第5部分之四 跨世纪青年教师素质结构[J].   人民教育. 1999(07)
[5]现代教师角色及其素质论纲[J]. 王铁军.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999(02)
[6]挑战与选择:跨世纪教师素质结构的重组[J]. 郭彩琴.  江海学刊. 1998(06)
[7]高校教师素质测评体系初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02)
[8]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叶澜.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01)
[9]论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结构[J]. 潘涌.  浙江经专学报. 1997(04)
[10]试谈新时期的教师素质结构[J]. 江兴代.  天津教育. 1997(09)



本文编号:3575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75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