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

发布时间:2022-01-18 22:42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大学生,一直是高校德育致力解决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一直比较偏重道德认知教育,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致使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主要偏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培养的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从道德情感的内在发展、本质显现及其结构入手,分析探讨了道德情感的内涵与外延;在把握道德情感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并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原则、主要内容和策略。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一是突破常规思维与认知方式,从道德情感的内在发展、本质显现及其结构入手,阐述了道德情感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校德育目标为导向,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三是在培养策略上,注重引导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由个体的体验扩大到群体的体验,然后经过理性的启迪,艺术的洗涤,实践的磨练,以...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现状及分析
    (一) 道德情感的内涵与外延探微
        1、道德情感的内在发展
        2、道德情感本质的显现
        3、道德情感的结构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现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
        3、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现状的原因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迫切性与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
    (二) 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内容的组织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二) 以高校德育目标为导向
        1、个体的道德内化和人格的提升
        2、消除人际隔阂,让道德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3、诀弃道德冷漠,凸现社会正义感
    (三) 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及其特点
    (四)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
        1、道德敬畏感的培养
        2、道德圣感与耻感的培养
        3、感恩情感的培养
        4、移情能力的培养
四、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原则
        1、尊重主体情感需要的原则
        2、坚持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原则
        3、坚持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原则
        4、坚持层次教育的原则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
        1、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在体验中促使道德情感的产生、发展
        2、强化情感交流,扩充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进行理性的启迪,艺术的洗涤,实践的磨练,以升华道德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情感教育: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高校德育调查的反思[J]. 王贵喜,王贤珍,贺双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5)
[2]对高校道德情感教育缺失的反思[J]. 毕孟琴.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5(05)
[3]敬畏感:一个关于道德教育价值的话题[J]. 于俊如.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8)
[4]道德教育的情感特质及道德教育一体化研究[J]. 唐卫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论道德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J]. 井维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02)
[6]基础性道德情感的教育价值及其培育[J]. 沈嘉祺.  中国教育学刊. 2002(02)
[7]论道德情感及其培养[J]. 蓝红.  学海. 2002(02)
[8]论情感在道德内化中的运作机制[J]. 沈嘉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 2002(01)
[9]论道德情感及其作用[J]. 罗建文.  思想教育研究. 2002(01)
[10]论个体道德情感[J]. 任德新.  学海. 2001(05)



本文编号:359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9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