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

发布时间:2022-11-02 20:35
  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个体在种种生活领域中取得成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仍然很不理想,自我调节失败仍然是个体和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对自我调节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后,我们发现,要实现成功的自我调节,个体必须重视高层次的目标和愿望,并最终放弃低层次的冲动和欲望,采取与高层次目标一致的行为。 为了对上述现象进行整合并探讨自我调节的深层心理机制,本研究将解释水平理论整合到自我概念的研究中。解释水平理论是在对时间折扣现象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事件的时间距离影响着事件被解释的方式。更远期的事件一般被表征为更抽象的、去背景化的信息,而近期未来的事件倾向于产生相对具体的、情境特定性的解释。借鉴该理论,本研究提出,人们对自我的表征也会随着时间距离的变化而出现解释水平的不同。相对于近期自我表征,当启动人们对远期自我的知觉时,个体对自我的表征会更加核心,与个人认同的关联性更大。由时间距离所引发的自我表征的变化,会引发个体不同的自我评价动机。对远期的可能自我的描绘和思考会促使个体更加关注可能自我和当前自我的差异,从而引发自我提升动机,以促进个体对当前不足的改进。而对...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引言
    2 主要的自我调节模型
        2.1 自我调节的控制过程模型
        2.2 自动化与努力控制模型
        2.3 情感和认知模型
        2.4 自我调节模式概要
    3 目标层级与自我调节
        3.1 目标层级
        3.2 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
    4 可能自我研究反思
        4.1 可能自我、当前自我与自我调节
        4.2 可能自我与自我调节之间的关系
        4.3 可能自我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构建及研究构想
    1 可借鉴的相关理论
        1.1 时间折扣理论
        1.2 解释水平理论
    2 理论整合
        2.1 本研究的理论前提
        2.2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2.3 自我调节概念界定
    3 本研究的结构
第三章 实证研究部分
    第一节 自我透视与自我评价动机
        研究一 可能自我、当前自我与自我动机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一 A:创造力知觉与自我动机
                3.1 被试
                3.2 预调查
                3.3 研究程序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4 研究一 B:积极角色模型与自我动机
                4.1 被试
                4.2 预调查
                4.3 研究程序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时间距离、自我概念与价值偏好
        研究二: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二 A:当前自我、可能自我与价值偏好
                3.1 预调查一
                3.2 预调查二
                3.3 被试
                3.4 研究程序
                3.5 研究结果
                3.6 讨论
            4 研究二 B:时间距离、自我/他人知觉与价值偏好
                4.1 被试
                4.2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三: 时间距离、自我差异与价值偏好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三 A:时间距离、总体的自我差异与价值偏好
                3.1 被试
                3.2 研究程序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三 B:时间距离、具体领域的自我差异与价值偏好
                4.1 预调查
                4.2 研究被试
                4.3 研究程序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5 研究三 C:时间距离、量化的自我差异与价值偏好
                5.1 被试
                5.2 研究程序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6 小结
        研究四:时间距离、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与价值偏好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四A:时间距离、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与价值偏好
                3.1 研究被试
                3.2 研究程序
                3.3 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四 B-1:评价性条件反射与自我差异
                4.1 预调查
                4.2 被试
                4.3 研究程序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5 研究四 B-2:自我差异、评价性条件反射与价值偏好
                5.1 被试
                5.2 研究程序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6 小结
        研究五:情绪对时间距离和价值偏好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预调查
                3.3 研究程序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节 自我透视、价值偏好与自我动机
        研究六 自我透视、价值偏好与自我动机
            1 引言
            2 方法
                2.1 被试
                2.2 预研究
                2.3 研究程序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3.2 自我透视、价值偏好与自我动机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第四节 自我透视与自我调节
        1 引言
        2 研究构思
        3 研究七 A:时间距离对行为意图的影响
            3.1 被试
            3.2 研究程序
            3.3 研究结果
        4 研究七 B:时间距离与价值-行为一致性
            4.1 被试
            4.2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5 研究七 C:时间距离对诱惑评价的影响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总讨论
    1 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
        1.1 时间距离与自我评价动机
        1.2 时间距离与价值偏好
        1.3 自我透视对自我调节的影响
    2 研究意义
        2.1 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2.2 对自我动机研究的意义
        2.3 对自我研究的意义
        2.4 对解释水平理论研究的意义
    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释水平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孙晓玲,张云,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2007(02)
[2]自我复杂性模型研究述评[J]. 孙晓玲,邱扶东,吴明证.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3]青少年自我复杂性的测量及其压力缓冲作用探讨[J]. 孙晓玲,李晓文,吴明证.  心理学报. 2006(05)
[4]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 张卫东,刁静,Constance J.Schick.  心理科学. 2004(01)
[5]自我表征特点与成败情境下的自我关注选择倾向[J]. 李晓文,林雅瑜,丁瑛洁.  心理科学. 2003(04)
[6]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自我描述与评价比较——关于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J]. 李晓文.  心理科学. 2002(02)
[7]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应用心理学. 2001(01)



本文编号:3700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00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