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19:05
  传统思政课"强教"模式弊端、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及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是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背景。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乐学乐教"的温暖教学情态,目的是在"乐学乐教"中实现师生协同发展。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教师"乐教"策略、学生"乐学"策略、教学评价策略。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学习观,激发"乐学"意识,实现"学之乐";改变教师教学观,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教学影响力",体味"教之乐";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背景
    1.1 传统思政课“强教”模式,导致学生“苦学”,实效性不强
    1.2 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呼唤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的“乐学”课堂出现
2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内涵和核心理念
    2.1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内涵及要素解析
        2.1.1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内涵
        2.1.2 “乐学”课堂要素解析
    2.2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核心理念
        2.2.1 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乐学乐教”的温暖教学情态
        2.2.2 思政课乐学课堂的目的是在“乐学乐教”中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3 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3.1 在分析教师“教学力”(包括“教学吸引力”和“教学影响力”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开展思政课教师“乐教”策略研究
    3.2 在探究学生“道德力”(包括“道德修养力”和“道德实践力”两个方面)形成的基础上,开展学生“乐学”策略研究
    3.3 开展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4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4.1 改变学生学习认知,激发“乐学”意识,形成“道德力”(包括道德修养力和道德实践力),实现“学之乐”,体味获得感
    4.2 颠覆教师教学认知,增强教师“教学力”(包含教学吸引力和教学影响力),实现“教之乐”,体味成就感
    4.3 通过思政课“乐学课堂”,实现师生协同发展与共同成长
5 结语



本文编号:3761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61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