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精神生产与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17 19:36
  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精神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匮乏,这一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邓小平同志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特点,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从而恢复、突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产品——科学技术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相应地调整和制定了我国社会宏观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一样,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消极的负面效应。要克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笔者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然而,人们在肯定自然科学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的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一、精神生产理论
    (一) 国民经济学家的精神生产理论
        1、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探讨精神生产的主要原因
        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精神生产理论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3、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精神生产理论的主要局限
    (二)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精神生产理论
        1、德国古典哲学家探讨精神生产的主要原因
        2、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生产理论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3、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生产理论的主要局限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1、精神生产的涵义
        2、精神生产的性质以及精神生产者的阶级属性
        3、精神生产与社会生产(尤其是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4、精神生产的分类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地位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 邓小平对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一部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恢复了精神生产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邓小平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突出了精神生产在当今与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3、邓小平根据精神生产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二) 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邓小平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了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邓小平根据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 邓小平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邓小平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与加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
    (一) 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1、马克思及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同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对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 加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
        1、关于人文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含义
        2、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统一性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具有历史必然性
        4、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5、对加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注释
阅读文献
其他参考资料
后记



本文编号:3792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92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