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广东区域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探索

发布时间:2017-06-07 03:19

  本文关键词:广东区域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广东区域农林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质量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其动力基础来源于产学研各方的内在发展需求,以及科技、产业和市场等环境压力。主体的协同和信息的反馈,推动人才培养的互动协同。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验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合理性与有效度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 协同机制 质量评价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高校农学学科建设维度补缺——构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JK230) 2012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资源战略观的广东高校农学学科问题与对策研究(12JGXM-MS14) 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地方农业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培养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农林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当前农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林高校的时代使命[1]。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三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立军,张大和,彭庆刚;农科教结合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徐春迎;阮文彪;;农业高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华英;;依托国际合作项目,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福建农林大学实施CIDA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1期

4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5 徐雅琴;白靖文;许晶;邢志勇;;基于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探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张全国;何松林;宋安东;胡选振;朱芬菊;;实施综合改革工程 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7期

7 李立国;;什么是现代大学[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年02期

8 杨玉浩;龚正想;;关于高校教学管理自我评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9 李崇光;陈晓琳;;构建农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春;;“农科教”一体化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2 宰学明;朱士农;孙丽娟;王春彦;;农科教融合培养都市园艺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1期

3 王建红;田晶;向秋;;普通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探索[J];华夏医学;2013年02期

4 郑强;;培养国际型人才 服务河南经济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5 刘双清;胡泽友;匡勇;王奎武;;农业高校“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产业技术联盟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4年01期

6 裴敏;;浅谈制约积石山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4年06期

7 赵玉平;崔龙波;孙承锋;申京宇;贺红军;姜竹茂;叶向库;;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8 吴永娜;黄春梅;陈旭文;黄苗苗;;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潮汕方言数字化开发为例[J];电子制作;2014年12期

9 李立国;;由学术群体到职业群体:现代大学教师的组织变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10 郑秀华;刘莎;吕建国;杨浩;;浅谈国际型人才培养——参加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夫海;住宅产业化协同创新影响因子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雄;政府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孟娜;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熊沂;华中科技大学远缘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晴;区域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雄浪;杨继瑞;;成渝经济区:比较优势、发展不足与治理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王知桂;;要素耦合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3 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曹林奎,高贵临,陆小毛,吴娟;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郭久荣;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难点及其成因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9期

7 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年10期

8 王子镐;;大力加强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能力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1期

9 李水山,易仁森,丁钟佑;新时期农科教结合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02期

10 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延领;苏艳莹;陈敏;;广西高校人才协同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2 武志娟;张志敏;范萍;任培华;夏鑫华;张大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05期

3 李中赋;李辉;;论人才的协同培养[J];学会;2014年06期

4 姜新杰;计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上理工”案例[J];上海教育;2013年03期

5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张志敏;任培华;范萍;谢文娟;武志娟;张大鹏;;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

8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职业时空;2013年10期

9 王淑君;;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10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卓越计划:重在协同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2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廖玉珍;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广东区域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28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