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创造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养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00: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养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造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创造性活动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造力是指一个人创立制造新事物的能力。个人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受智力,人格,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在理论基础上,由创造力人格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创造力及其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大学生创造力与其家庭教养、创造力与其学校教育的影响关系”等心理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品质,以倡导“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证参数和实践策略。 本文研究方法基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线性统计分析。采用美国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调查资料做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基本数据描述分析(FrequenciesDescriptives)、变量相关分析(Correlations)、多元回归分析(Repression)。主要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的回归分析、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的回归分析等多元线性统计分析。并创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美国结构方程模型(SEM)软件AMOS7.0,拟合模型1:“S1父母教养方式——R1大学生创造力积极品质--创造力影响”,“S2各级学校教育——R1大学生创造力积极品质--创造力影响”结构方程预测模型。 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本研究探索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机理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各20种教养方式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有显著影响,对创造力人格的发展与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安慰、宽容、赏识、鼓励、民主、行为参与对大学生创造力人格与创造力活动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惩罚、羞辱、迁就、溺爱、过度保护、剥夺、否认对大学生创造力人格与创造力活动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机制是:以行为参与和鼓励为主的积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均有积极影响;以惩罚为主的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均有消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适度的归罪、责骂、专制、羞辱与干涉限制等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创造力人格发展与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3)本研究探索了各级学校教育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机理机制。研究发现,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各级教育所开设课程均对大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学前教育中,手工、游戏、体育、节日演出对大学生创造力人格的发展与创造性活动的进行有积极的影响,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美术、常识教育有消极影响;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教育),数学、化学、体育、语文、音乐、品德教育对学生创造力人格的发展与创造性活动的进行有积极的影响,历史、英语、物理、地理教育有消极影响;在大学教育及各类社团活动中,大学思政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课、科技类社团、大学课外活动和文娱爱好、大学科技类公选课、大学社会公益型社团活动、大学兴趣爱好型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造力人格的发展与创造性活动的进行有积极的影响,大学语文教育、人文类公选课、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有消极影响。 (4)在各类成长教育影响总评中,父母教养方式,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都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积极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对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但本研究由于学校和研究者方面的限制,仅在高校中取样,全部以大学生为被试,代表性不足,结论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仅是大学生单方面的自评,缺乏他评、实验等其它方法的交叉论证,其客观性有待考察;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格特征、智力水平、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而本研究是从成长环境方面着手,只调查了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还有其他并未涉及因素,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将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探索和完善。 研究大学生的创造力是个庞大而系统的工作,而本论文仅从家庭教养与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作了研究,本课题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做出以下努力:深入理论探索,找出更多的对创造力起促进作用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实践研究,采用更加客观,系统的试验方法进行纵向跟踪调查,进一步完善调查数据的普遍性,以期在本领域有更大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 父母教养 学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1.1 研究背景10
  • 1.2 问题提出10
  • 1.3 研究目的10-11
  • 1.4 研究意义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4
  • 2.1 国内外“创造力”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12-18
  • 2.1.1 国内外“创造力”研究成果12-15
  • 2.1.2 国内外“创造力”与“人格特质”关系研究成果15-17
  • 2.1.3 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不足之处17-18
  • 2.2 国内外“家庭教养”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18-21
  • 2.2.1 国内外“家庭教养”研究成果18-19
  • 2.2.2 国内外“家庭教养”与“创造力”关系研究成果19-21
  • 2.3 国内外“学校教育”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21-24
  • 2.3.1 “学校教育”的分类21-22
  • 2.3.2 “学校教育”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22-24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26
  • 3.1 被试24
  • 3.2 研究材料24-25
  • 3.3 统计处理25-26
  • 第四章 实证分析26-66
  • 4.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预测分析26-34
  • 4.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人格形成回归分析26-30
  • 4.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活动形成回归分析30-34
  • 4.2 学校教育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34-46
  • 4.2.1 学前教育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34-36
  • 4.2.2 小学教育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36-39
  • 4.2.3 中学教育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39-41
  • 4.2.4 大学教育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41-46
  • 4.3 学校教育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46-58
  • 4.3.1 学前教育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46-48
  • 4.3.2 小学教育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48-51
  • 4.3.3 中学教育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51-53
  • 4.3.4 大学教育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53-58
  • 4.4 各类影响总评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58-62
  • 4.4.1 各类影响总评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58-60
  • 4.4.2 各类影响总评对创造性活动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60-62
  • 4.5 父母与各类教育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结构方程模型62-66
  • 4.5.1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结构方程模型62-63
  • 4.5.2 各类学校教育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结构方程模型63-66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66-76
  • 5.1 父母教养是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早期重要因素66-69
  • 5.1.1 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影响66
  • 5.1.2 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影响66-67
  • 5.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影响的原因分析67-69
  • 5.2 各级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品质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69-73
  • 5.2.1 学前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影响69
  • 5.2.2 中小学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影响69-70
  • 5.2.3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的影响70-71
  • 5.2.4 各级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品质形成影响的原因分析71-73
  • 5.3 各类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综合成因73-74
  • 5.3.1 各类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综合成因73-74
  • 5.3.2 各类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原因分析74
  • 5.4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建议与策略74-76
  • 5.4.1 早期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创造力品质培养的建议74-75
  • 5.4.2 各类学校教育与学生创造力品质塑造的建议75-76
  • 第六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76-78
  • 6.1 本研究的结论76
  • 6.2 本研究的不足76-77
  • 6.3 本研究的展望77-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9-80
  • 参考文献80-82
  • 附录82-86
  • 详细摘要86-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源;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朱常胜;;浅议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8期

3 高奇;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蔡文斐;浅论高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5 黄娅;论大学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蒲梅;;引领,发展学生创造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7 马楠;;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6年S2期

8 郑国庆;;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分析[J];理论界;2007年01期

9 王立忱;;浅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孙瑶君;;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梅;;浅淡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屈峥嵘;;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李洁;;感知觉的丰富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感觉剥夺实验给我们的启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6 宗艳芸;;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达毅 王小寒;找回学生创造力难在哪里?[N];重庆日报;2013年

2 曲爱丽;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N];长治日报;2014年

3 张家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浅议[N];莱芜日报;2008年

4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尤红阳;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做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陈中原;关注:大学生创造力下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钱红艳;高中更应致力于提升学生创造力[N];南京日报;2009年

7 记者 许鹤;培养学生创造力操作模式获推广[N];吉林日报;2000年

8 赵晋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沃土[N];太行日报;2014年

9 青川县白家小学 马伦祥;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N];广元日报;2009年

10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二陈小学 车国华;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勇;课堂教学中中学生创造力的表现与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宪玉;知识经济与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仕龙;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阳夏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琳;北京某中职学校学生创造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王秀勤;大学生创造力课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李万里;论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薇;大学生创造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养影响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10 卢良月;改进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养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56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