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6-10-17 16:46

  本文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这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 既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对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1.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残疾学生就学需要有待调查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9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要切实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和199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法律的视角规定了残疾人教育”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 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如2006 年~2008 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分别有117 个、148 个、162个, 在校生分别为8 691 人、9 028 人、9 932 人,每年招生分别为3 530 人、3 911 人、4 108 人。虽然学校数、在校生数、招生数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学校数量少、在校生少、招生数少等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据统计,2006 年~2008 年,全国分别有4.52 万人、5.03 万人、5.20 万人残疾毕业生,按上述年招生数推算, 残疾学生每年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率仅为7.81%、7.78%、7.90%。这表明,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少、规模小,只有不到8%的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能够升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除去升入普通高中的约10%的残疾学生外,尚有82%左右的残疾学生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的限制不能接受职业教育。

  2.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教师队伍薄弱。目前,全国共有110 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是由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升级”兴办,专业课教师主要是由这些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转任,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具备中学教师职称的教师极少, 据统计,到2008 年, 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有36 306人,其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3 091 人,占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36.06%, 具备中学教师职称的教师有1 876 人,仅占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5.17%,88.77%的专任教师评定的是小学教师系列职称,还有6.07%的专任教师没有评定职称。这表明,大多数转任专业课的教师学历、职称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任职标准。另据我们对辽宁省仅有的8 所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大多数学校只有两三名专业课教师,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班与教职工比例不低于1:5″的要求。

  二是实训基地不足。据我们的调查,受残疾人身体特点限制,辽宁省的8 所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都没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仅在校办工厂或专门教室完成实训任务。

  三是学校设置达不到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在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建设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实施, 其校园、校舍、一般生均占地面积、一般生均建筑面积、体育用地等达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却达不到中国残联、教育部规定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缺少与专业设置相匹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等。

  3.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需求尚不适应

  尽管各校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方面做了许多颇有成效的探索, 但仍然不能适应残疾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是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存在随意、盲目问题。有的学校忽视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 盲目上一些”热门”专业,如,动漫制作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难与健全人竞争获得就业岗位。二是课程设置因循守旧。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忽视残疾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盲目照抄照搬健全人的课程计划,缺少创新性、灵活性、适应性。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循规蹈矩。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囿于传统,现代职业教育新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在教学中应用不多,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仍然是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不足,与学生能力培养相脱离。这些问题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据统计,2007 年和2008 年,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中, 聋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41.80%、42.42%,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除由国家”按比例安排就业”和”集中就业”外,个体难于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二、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1.政府统筹、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大

  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我国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力量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偏见。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缺少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统筹不够。各级人民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及其体系的建立,但未能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游离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职责不落实。如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残联等部门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职责十分明确,但缺少发挥各部门作用和各部门之间紧密结合的机制,导致尽职尽责的部门不多。

  2.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

  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尚无稳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从特殊教育经费中调剂。但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中国统计年鉴》近6 年的统计,近6 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0.38%,但在普通教育中仅普通小学在该项目上的比例就达33%, 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近100 倍。另外, 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占全国的比例仅为0.28%、0.28%、0.27%、0.26%、0.26%、0.28%,不足0.3%。学校从中可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满足不了办学需要。经费不足,直接制约了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3. 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班级规模小,影响办学规模效益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每个年级学生数相对较少。据统计,2008 年,全国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为4.71 万人, 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为11.71 万人。据此推算,平均每所学校的一个年级只有十名左右盲生、十几名聋生。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是以市区或县为单位设立, 如在当地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除去接受义务教育之后直接步入社会的残疾学生和升入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 能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生源很少, 如我们调查的两所聋职业高中, 一个年级分别只有3 名、10名学生。尽管国家规定残疾人学校班额最多为12人,但考虑到开设的专业要符合学生需要,每个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仍然有很大困难。这势必影响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源配置。

  4. 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束缚发展活力

  我国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分属于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这种多元的办学格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职业学校分属不同部门。就辽宁省而言,8 所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中,有1 所是残联兴办的,其他7 所是教育部门兴办的。而且,教育部门兴办的学校又分属于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由于条块分割,缺乏有机统一协调机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如教育部门、残联部门都可拨付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但管理体制限制,经费难于统筹应用。二是在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中,管理特殊教育的部门和管理职业教育的部门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责任不明, 缺少工作协调机制,出现了管理”真空”状态。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尚无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管理制度,沿袭传统将特殊教育教师划入义务教育阶段管理、评定职称,等等。

  三、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策略

  1.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政府统筹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目前, 国家关于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已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各级政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特教特办”的原则,增强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感: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切实把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二是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平台,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2.合理规划布局,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效益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全面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综合残疾学生人口密度、学校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举办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校均规模,形成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校,辐射所属县区或周边不具备举办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地区的格局。

  当然, 除了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外,还有考虑专业布局。如,按摩专业是盲校特色专业,但盲生人数较少,如果在所有的盲校都开设该专业,学生很难组成一个班级,如采用全省统筹办学,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聋校而言,一所学校集中力量开设一两个优势专业, 错位发展,相互补充,既可体现各学校所处的区位特点,也可发挥各学校的办学优势,解决师资不足等问题。

  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保障水平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经费投入体制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将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所拨付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要包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项目。二是各级政府在核拨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时, 要优先考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各级特殊教育补助费,应安排一部分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三是各级政府可设专项基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四是社会各方面也要全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如,财政部门、残联等安排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福利基金中拨出一部分专用款等用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

  4. 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实行”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解决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国家出台的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政策, 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予以落实。另一方面,要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 聘请社会上有志于特殊教育事业、具备特殊教育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到特殊教育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特殊教育学校各功能教室建设结合起来, 同时, 将校办工厂(场)作为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在校外, 在热心于残疾人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同时,要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统筹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三是加强教材建设。遵循”分级、特色”的编写原则,组织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专家编写体现”适用性、地方性、实用性”的适用教材。学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5.加强组织和管理,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统筹, 建立协调机制。政府要对教育、残联等部门兴办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统筹协调,解决多头管理、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明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负责特殊教育的部门和负责职业教育的部门,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切实把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履行政府公共教育职能的重要任务, 将其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三是管理制度创新。要制定符合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落在实处。

上一篇:浅谈发展教育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通过发展教育和转 下一篇: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3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