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16-10-21 13:09

  本文关键词: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CSCL在高等听障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CSCL——the Exploration of CSCL in Deaf Education Application

孙晶华

(长春大学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本文选择把CSCL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到高等听障学生教育当中来进行研究,依托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分析听障学生的习得特征,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协作学习平台,使听障学生在平台中协作完成任务,解决其与教师的沟通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者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缩写为CSCL)是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协作学习过程的支持并成为当前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通过学生与指导教师、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目前,应用CSCL这种学习模式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但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应用还是个盲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高等特殊教育学习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类群体,于是笔者试图将本研究的研究方向锁定为在高等特殊教育中利用CSCL学习模式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笔者曾在长春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实地考察过,发现听障学生学习者在使用计算机学习设计的课程中,教师与听障学生无法正常地使用手语来进行沟通。另外,由于学习资源的缺乏,教师无法利用幻灯片等给学习者们作示范。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及时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听障学生遇到的问题,严重缺乏交互;每节课前,教师都会给听障学生拷贝学习资源,但是只能通过优盘来逐个拷贝,很浪费时间,耽误授课进程。以上提到的问题,都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来解决的。因此,笔者将研究的问题锁定为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本研究依托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9403、09404班,以平面设计课程为实验课程,针对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以及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习得特征,选择适合CSCL教学的协作学习平台,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习,提高绩效。

一、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也需要与时俱进,追随时代的主流,在高等特殊教育教学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网络教学就是未来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师生之间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一直以来,听障学生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师生无法正常地使用手语来沟通的障碍,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的描述,难度很大,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实时地为学习者解决问题,自由地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 [1]

2.课堂中缺乏交互。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必须处于同一时空,这使得学习受限,教师无法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学习者解决问题,学习者之间也无法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任意交流、讨论。

3.学习资源短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资源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手中资料,信息更新速度慢,资源的共享效率很低,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教学效率不高。

二、 听障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CSCL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当中的听障学生学习者这一群体,那么在研究开展之前必须要对听障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他们的特殊性,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CSCL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提高听障学生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特殊教育学习者素质教育的目的。

1.听障学习者生理特征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2.听障学习者的心理特征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对于听障学习者来说,听力障碍导致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使得他们无法像健全学生一样正常地与人交流。这种生理上的缺陷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形成听障学习者这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1)感知觉特征

听障学习者丧失了听觉能力,无法通过听觉器官对事物进行感知活动,导致一切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器官来完成,通过观察周遭的事物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通过观察其他人说话的嘴型、表情来判断别人讲话的内容。一般地,人们把作用于人的各种刺激物分为两种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事物和它们所引起的暂时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即词以及在词的基础上发生的联系。是对于听障学习者来说,因为丧失听力导致他们缺乏词语刺激,他们无法将词语与反应现实事物的词语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无法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从而无法正确地、完整地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

(2)思维特征

听障学习者的思维的发展趋势与同龄正常学生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听力残疾导致听障学习者的语言形成和发展比较迟缓,使得他们的思维发展长时期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主要根据事物反映在头脑里的表象以及表象所产生的联想来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听障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形象性。听障学习者的思维形象性主要表现在语言与具体事物的联系上。

(3)记忆特征

因为听障学习者存在听觉障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主要依赖于视觉器官,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表象进行仔细观察,获得反应事物表象的形象性的概念,将这些信息作为记忆的依据。也就是说,听障学习者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记忆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3][2]

这种记忆保持的时间较长。

(4)语言特征

听障学习者主要是依靠手语来进行交流,因为生理上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缺乏口语语言的交流,因此他们的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口语交流与书面语言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常常出现语句前后颠倒、用词不当、分不清主次等问题。因为听障学习者利用事物的表象对事物进行形象性的记忆,也形成了他们使用语言的特点。

(5)注意特征

由于听障学习者倾向于通过视觉感官来了解周遭的事物,因此他们对视觉刺激比较敏感,视觉上的变化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当教师将教学内容结合图片或影像等形式展现在听障学习者面前时,,一般都会成功地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这些图片或影像很容易被听障学习者所接受,通常易于记忆,信息储存时间较长。

(6)个性特征

生理上的残疾很容易使残疾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孤独感,而且这种生理上的残疾影响了听障学习者与他人的正常交流,无法真正融入社会,长期累积的这种孤独感造成很多个性特征,如听障学习者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性格懦弱、孤僻,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由于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听障学习者习惯观察别人说话时的嘴型和表情变化,从而判断出他人说话的意思和情绪。他们依靠这种情绪的直接表达来进行交流,因此这种习惯导致他们有时候会很情绪化,喜与怒随时显现在脸上,情绪不稳定,而且不会自我控制。

3.听障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其听力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听障学生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如果听力能力丧失的话,人是无法通过听来学习语言的。这就导致听障学习者的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健全学生迟缓。听障学习者的技能起点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听障学生的网络可接入性良好,上网目的分布广泛,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具有与人交流的学习倾向,对待网络和网络学习的态度良好;通过对计算机及网络初始能力的分析,看出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但仍然需要加强。

4. 听障学生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听障学生听觉能力不足,但是他们有视觉和触觉,可以通过计算机相互交流学习,有他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三、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听障学生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1.提高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基于高等特殊教育中听障学习者的生理特点,他们在生活中使用哑语沟通,在普通的教

学活动中与教师的沟通是存在一定障碍的,缺乏及时和良好的交互性。那么在高等特殊教育中应用CSCL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CSCL平台上进行教学时,CSCL教学平台设有讨论专区,教师与听障学习者都可以在讨论区中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解除听障学习者与普通教师的沟通障碍,方便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2.增强听障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听障学习者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自卑感。因此在高等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到“以听障学习者为主体”,围绕这个教学观念选择符合听障学习者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关键是要调动听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高等特殊教育中应用CSCL恰恰体现了“以听障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在利用CSCL进行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习任务的提出刺激了听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寻找自信,并且存在再次尝试的欲望。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就成功地激发了听障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协作学习的应用促进听障学习者的协作能力

听障学习者因为他们的生理特点,不愿与人沟通,尤其是跟健全的人沟通。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当中,普遍比较孤僻、自闭,只生活在自身周围的小圈子里。这对于听障学习者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是有弊而无一利的,为了他们能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真正做到融入社会就必须要培养听障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在特殊教育中应用CSCL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协作的过程中,听障学习者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问题得到解决时,他们会从中获得一种满意感,寻找到自信;在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的同时,他们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信任度、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体会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

4.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在CSCL平台上进行教学可以避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CSCL教学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通过网络进行的CSCL教学可以是同地的也可以是异地的,这样的CSCL为在高等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的听障学习者和不能接受高等特殊教育的学生都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节省了学习者们的时间,可以使社会各界中更多的听障学生学习者接受到一定的教育,实现教育平等。

5.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很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艺术设计等专业,因为专业设置改革的变化发展较快,那么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教师不一定能够讲授这些学科,因此需要找到符合特殊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教学,但是往往这样的教师没有经过特殊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手语、盲文一无所知,无法与学生顺利沟通。那么在特殊教育中应用CSCL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CSCL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本文关键词: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8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